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本文是肖复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创作的,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作者通过描述与叶圣陶先生之间发生的两件事: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和请“我”去他家做客,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待文学作品一丝不苟,待人却那么平易真诚的高贵文品和人品。本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准确使用词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质朴、真诚,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朗读不成问题。只要在学习文本时抓住重点词句,以点带面,就能以简驭繁。对于叶圣陶和肖复兴,学生只有初步的了解,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两个作家的资料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学生通过学习把握文章整体脉络不成问题,但很难从叶老为“我”修改作文和邀“我”做客两件事上真正体会叶圣陶先生堪称楷模的人品。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慢慢体会。
学习准确使用词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体会叶老先生堪称楷模的作品和人品,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语,力求书写美观。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初步领略叶老的人格魅力。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1.体会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初步领略叶老的人格魅力。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体会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初步领略叶老的人格魅力。
1、( 出示课件: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肖复兴)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一次“偶遇”能改变人的“终生”,你们会相信吗?肖复兴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成长中发生的故事——(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请同学跟老师书写课题,注意“爬”字是半包围结构,这笔捺要写的长一些,可以包住“巴”,这样字才美观;“虎”字第三笔是横钩,就像老虎尖尖的牙齿,不能写成横。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设计意图:由肖复兴回忆叶圣陶的一句话引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切合本单元成长故事的主题。】
1、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性文章。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词、读不懂得地方可以标记出来,查资料或请同学、老师帮助。
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指导书写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词语你把握的怎么样?
(幻灯片出示词语:推荐 余晖 黄昏 融洽 眼帘 动词 摇曳 曲线 楷模 删掉)
指名认读词语。请同学说说,需要特别注意词语中的哪些生字。
(1)、“推荐”的“荐”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盖住下面的“存”。
(2)、“融洽”的“洽”要注意与“恰”字相区分。
(3)、“曲线”的“曲”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qū”它的另一个读音是“qǔ”,可以组词:歌曲、乐曲。
(4)、请同学们观察“楷模”这两个字的偏旁,猜测一下这个词与什么有关?(预设答案:树)楷树刚直挺拔,孔子的弟子就曾经从卫国把楷树移植到孔子墓前。相传模树树叶色泽纯正,是各种树的榜样。后人就把这两个字放到一起,把具有高风亮节、有表率作用的人叫做——楷模。说说你觉得哪些人物堪称楷模?
(5)、强调“删除”的“删”字书写。同学们想知道“删”字是怎么来的吗?(课件演示)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在竹片上书写,写完字后人们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联起来,就成了一“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成的“册”字。如果古人书写错了,该怎么办呢?(用利器刮去)这样就有了“删”字,所以书写时要注意“册”字写窄,立刀旁要遒劲有力。
【设计意图:字词学习是小语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教授“楷模”、“删”时,我引入了传统文化汉字知识。特别是“删”字,巧妙地结合字的音、形、义,为学生提供易于联想的线索,加深了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增强课堂的语文味,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加深了文化烙印。】
3、开火车朗读巩固词语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讲了他们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两个主要人物:叶圣陶先生和“我”。幻灯片出示叶圣陶和肖复兴的简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的预习资料加以补充。
2、课文写了“我”与叶圣陶先生之间发生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叶老给我批改作文;第二件事是叶老请“我”去家中做客。围绕这两件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 第二部分:6—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只有抓住文章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把握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这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种设计可以把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教师的教学思路相统一。】
3、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即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这件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5自然段,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叶圣陶先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指的是轻轻擦过。春天来了,柔柔的春风吹过脸庞,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温暖)
4、深入品读
叶老为“我”批改作文部分,哪些语句让你感觉温暖?划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
(1)、“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哪些词语给你带来深刻的感受?(“密密麻麻”、“到处”,说明叶老批改的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引导朗读体会。
同学们,叶老先生为“我”批改的作文有160多处,他是多么有耐心,认真啊!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学习叶老这种对待写文章严肃认真的态度。
【设计意图: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事情。在体会叶老对修改文章一丝不苟的态度后,适时引导学生在习作时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2)、让我们一起跟随叶老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吧!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答案:
①将“《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学习用字要准确。
②将“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学习写句子要干净、规范。
③“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学习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3)以上这些注意事项也是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的。同学们知道吗?叶圣陶爷爷在给肖复兴批改作文时已经是69岁了。此时,他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是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白天,他有做不完的工作;晚上,他拿起20篇作文,一篇篇、一段段、一字一句的批改着……虽未见叶老其面,想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带着你的感受再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加深体会。
(4)、叶老为“我”的文章修改了上百处,为什么评语不是: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他是怎么给我评价的?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叶老鼓励我写作要有信心。
难怪肖复兴发出感慨:“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1、肖复兴遇到了叶老先生,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著名的主编、作家。他也会常常为别人修改文章。我们所学的很多课文都是经过他的修改,编进语文课本的。有《去年的树》、《白鹅》、《触摸春天》、《巨人的花园》等。
2、据说叶圣陶先生家的小院里还有芳香的桂树,火红的枫叶,为什么肖复兴只写爬山虎来纪念叶老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代表什么?如果你也有疑问,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渴求和问题走出课堂,使学习更有方向性和提升性。】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一、重视生字教学,讲授时注重传统文化的植入
课伊始,我出示“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终生命运。”让学生初步体会,叶老先生是指引肖复兴走上文学之路的重要引路人。我板书课题时,注重强调了“绿”字的写法,提醒孩子右边下半部分时点、提、撇、捺,注意不要写成“水”字,强调“虎”字的上边是横钩,里边是横,不要写成撇并让全班学生竖空。字词学习是小语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教授“楷模”、“删”时,我引入了传统文化汉字知识。特别是“删”字,巧妙地结合字的音、形、义,为学生提供易于联想的线索,加深了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增强课堂的语文味,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加深了文化烙印。
二、把握文脉,注重理清思路
只有抓住文章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把握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这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课文写了“我”与叶圣陶先生之间发生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叶老给我批改作文;第二件事是叶老请“我”去家中做客。围绕这两件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这种设计可以把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教师的教学思路相统一。
三、注重默读,学会从默读中思考
静思默想自读悟。课堂需要书声琅琅,课堂需要师生对话,但课堂也需要打造一方“静”界,让学生沉下心去,与文本亲密接触,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需要学生潜心会文,切记体察。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平实、质朴的语言更适合默默品位。这样的课堂虽然缺少了一份热烈、热闹,但却是课堂另一番境界。
四、留下思考的余地
据说叶圣陶先生家的小院里还有芳香的桂树,火红的枫叶,为什么肖复兴只写爬山虎来纪念叶老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代表什么?如果你也有疑问,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下节课的学习。留下这样的思考,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我们常说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过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看学生从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本节课,我要教会学生的是品词析句,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带给学生的是阅读和言语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是在愉悦的情境中,在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对话中完成和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从质朴的语言表达中初步体会叶圣陶先生伟大、堪称楷模的人格魅力。学习肖复兴记录人生成长的故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作品与人品。
3、利用联系上下文、收集资料等方法,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作者描写爬山虎的用意,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1、利用联系上下文、收集资料等方法,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作者描写爬山虎的用意,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理解作者描写爬山虎的用意,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1、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肖复兴的作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哪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叶老给我批改作文;第二件事是叶老请“我”去家中做客。】
2、今天我们学习“我”去叶老家做客的部分。在上节课结束,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肖复兴写爬山虎来纪念叶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代表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1、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那“我”去叶老家做客,见到他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跟随肖复兴的脚步,走进那有着一墙绿绿的爬山虎的小院,跟叶老来一次近距离接触吧!
2、“刚进院里,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作者初见叶老,心情如何?【紧张】见到爬山虎后,心情变得怎样?【好多了】这不仅是作者对景色的描写,更是对心情的一种渲染。
3、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说说叶老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生:慈祥、亲切、质朴……】
4、快速阅读课文6-10自然段,看看叶老在作者眼中的形象。
“我们交谈的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啊!我们的谈话很融洽,以致不知道黄昏的到来。想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吗?我们来看看肖复兴在原文中写到的语句。
【出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原文,指名朗读。在那次交谈中,叶老告诉他——“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这是叶老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他还鼓励作者——“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这是叶老质朴之中蕴含的期待。】
6、此时,作者又写到了爬山虎“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屋里人谈的融洽,屋里屋外的爬山虎都显得那么和谐、融洽。此时的爬山虎不仅是景,更是情。
7、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那”相对的是“这”,说明此时的爬山虎已不在作者眼前了。但从“绿绿的”又能体会出爬山虎茂盛的样子。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暗含着作者浓浓的回忆。每当想起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先生。也是叶老堪称楷模的作品和人品,才能让作者怀念至今。
再读课文,跟随作者体会叶老质朴高贵的人品,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