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经过三年级的学习,进入到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真、假,美、丑的辨别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 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还要引导学生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同学们还记得吗?(课件出示)一人读一个,看谁的声音最响亮?
课后同学们都练习写了这些词语,在写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比较难写?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个字,边写边说笔顺,把这个词在练习本上写一遍。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叙述了哪两件事情?(板书:修改、做客)
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板书:认真、平和)
同学们看看课题,再看看文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是写两件事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比较两处爬山虎的不同
1、首先,同学们思考:文中有几次描写爬山虎?它们分别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默读课文,快去找一找(第一处是夏日午后的爬山虎;第二处是黄昏时的爬山虎。)
午后和黄昏的爬山虎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自学提示)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午后的爬山虎是什么样子呢?
小精灵——把照在爬山虎上的阳光比作小精灵一样,当时的爬山虎一定非常美!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炎炎夏日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凉爽呢?(马上要见到也老先生了)心情非常高兴、激动、兴奋……
4、引读: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即将见到闻名中外文坛的大作家,心情怎样?(紧张、激动、兴奋……)谁能把这种既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出来呢?指名读。
5、黄昏时的爬山虎有什么不同呢?接着汇报:
沉郁——沉郁是什么意思?(深沉,比原来更绿了)
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浓浓一词说明爬山虎的颜色更浓了!
虎虎有生气——黄昏时的爬山虎显得更加有生命力!
6、把我们的感受送到文中去,读读这段话。
7、同一片爬山虎为什么感觉不同呢?(看到午后爬山虎时,见到叶老先生了吗?黄昏呢?见到叶老先生之后看到的。)叶老先生对肖复兴说了些什么呢?
(二)、感受叶老先生的亲切、质朴
1、出示自学提示
2、小组内交流感受
3、汇报:叶老先生给你留下来怎样的印象?你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了不少。”
握手——一位大作家和一个小初中生握手,你又体会到什么?(叶老亲切、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大文学家的架子。)
引读: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握手,却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平和、一种亲切、一种质朴、一种尊重。(板书)带着我们的感受,齐读这句话。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你不知道黄昏的到来。”
融洽——融洽是什么意思?(相处的很和谐,谈的十分投机)什么样的人会在一起融洽地交谈。(熟悉的人)而现在一个是大作家,而另一个是初中生,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亲切)
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出示课件)蕴含是什么意思?答案就在这句话中(包含)它俩是一组——近义词。这一组近义词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叶老先生的亲切和认真、质朴和期待是同时兼具的。如果只是认真,只是期待也许并不能把我的心融化,现在是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所以才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读读这句话,心被一点一点,慢慢地融化,再读这句话。
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他们谈了很长时间,很多内容。他们谈些什么呢? (大胆想象——叶老先生叫我如何写作,使我有了写作的信心和动力……)
4、引读:当时叶老先生是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他工作非常繁忙,可他仍然抽出时间关心我的成长,因为他的亲切、质朴,所以——(齐读)
5、现在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同一片爬山虎感觉不一样?
6、引读:(出示课件)见到叶老先生之前,肖复兴紧张而又激动,所以,当他看到这一墙绿绿的爬山虎,他就感觉到——(齐读)
和叶老先生交谈之后,他对写作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动力,所以黄昏时的爬山虎显得更有生命力——(齐读)
(三)、感受最后一处爬山虎并解题
1、文中还有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谁找到了?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读了这段话你有感受到了什么?
绿着的仅仅是这一墙的爬山虎吗?(绿着的还有叶老先生那堪称楷模的作品和人品)
这种绿仅仅绿在作者的眼睛里吗?(还绿在作者的心里,绿在作者的生命里……)
如果我们想把这种绿变成永恒,我们可以怎样改写?(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着……)
6、谁愿意把这种绿留在我们心中(指名读)留在我们的生命里,再读这句话。
7、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关心我们成长的叶老先生,齐——
8、写法:作者借爬山虎来写叶老先生,这种习作手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9、解题: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10、引读课题——
是啊!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就会想到叶老先生,为了表达对叶老先生的深切怀念,所以文章的题目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拓展升华
叶老先生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不仅关心过肖复兴的成长,他还关怀许多文学青年,他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及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和培养了茅盾、巴金、丁玲等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课件出示图片)
四、课堂练笔
同学们,面对这位真诚、质朴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出来吧!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肖复兴的其他作品《我教儿子学作文》,相信一定会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