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搭石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子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搭石。预习了课文,谁能用课文中的语句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检查词语:
第一组: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读着这三个词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能否把这三个词用上去?
出示: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第二组: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第三组:相背而行 一行人
第四组:俗语 紧走搭石慢过桥
出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一)朗读,提炼画面
1.朗读课文2、3、4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搭石”,为我们呈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画面: 调整搭石 紧走搭石 同过搭石
(二)研读“调整搭石”
1.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品味“上了点年岁的人”。
当他们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他们踩着搭石——
当他们年轻力壮的时候,他们踩着搭石——
当他们上了点年岁后,他们踩着搭石——、
从年少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搭石和他们的生活是那么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搭石,不光是搭在小溪里,更是搭在了他们的心上!难怪——
师引读:无论——,只要——,再——,直到——才——
3.体会一连串关联词语的作用。
4.齐读老人调整搭石的句子。
(三)研读“紧走搭石”
1.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紧走搭石”的画面?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自由读
(2)师生合作三个层次读:第一组读顺、第二组加快速度、第三组打节奏读。
(3)读中随机理解“协调有序”。
2.紧走搭石的声音美,画面也美,读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在学生描绘的基础上理解“绰绰”的意思。
3.句子变成诗的格式,配乐朗读。
(四)研读“同过搭石”
1.让我们把目光对准同走搭石的画面,课文撷取了哪两个镜头?
2.交流:
镜头一:两人面对面走搭石
镜头二:老人、年轻人同走搭石
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运用了“如果……总会”、“假如……总要”的句式
4.学生练笔,用上“如果……总会”或“假如……总要”的句式抒写美好的画面。
1.引导学生围绕搭石概括出:
调整搭石为大家,
紧走搭石美如画,
同走搭石传佳话。
2.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出示:
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