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朗读多音字:舍、更、朝,在多次感情朗读中背诵课文。
2、通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在朗读中感受中国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歌的兴趣。
《送元二使安西》是四年级小学语文第六组第一篇课文中的第二首古诗,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一定程度的古诗,也已经学过一些送别诗。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句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另外诗中的“柳”以及阳关送别的含义都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巧妙点拨。只有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达到感悟诗歌积累诗歌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诗歌,感悟诗歌并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
1、感悟诗歌内容,感受意境美。
欣赏李叔同《送别》
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你听出了什么?听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
一、初读,读题
1、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古代诗人们抒发离别之情的一种重要方式。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为我们留下很多珍贵的诗句。
有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还有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大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
2、谁来为我们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3、你读得很响亮,那你这个题目里读懂了什么?
4、学生回答,伺机引导:(送:送别。元二姓元,二是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称他元二。使:出使,就是受朝廷的命令去某个地方做官 安西 地名就是现在新疆的这个位置。
5、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送别元二出使安西,谁送别元二?王维。
6、王维是唐代非常有名的大诗人,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王维的字。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7、好的,理解了题意,了解了诗人,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
二:一读,通读
1、读完课题,该来读诗了,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一字一句读,争取把古诗读正确,读准每一个字;
第二遍,大声读,试着读出节奏来;
第三遍,还可以合着节奏摇头晃脑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它所描绘的画面。
如果老师没有喊停,你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上几遍。
2、好,现在哪位小诗人能给大家读读第一排?你读得真响亮,在这一行,有哪一个字你想提醒大家读好的?
3、同学们,跟着小老师读上一遍。
4、再请一位小诗人读读第二行。那么你要提醒大家读好哪几个字呢?
5、同学们,咱们也来学着小诗人读一读。
6、后面一句,请我们同桌互相读一读,读完以后互相提醒对方,哪个字读得时候要特别注意别读错了,然后两个人再来读上一读,好吗?
7、哪组同桌愿意为我们读一读?(学生读)
8、来,让我们一起大声的读一读这首古诗!
三:二读,品读
(一)学习第一句
1、刚才讲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从诗中看出画来了吗?请拿起笔,在诗句中圈一圈,这幅画都有哪些景物?
生边读诗边想,反馈:雨、轻尘、客舍、柳
2、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3、学生说,教师点拨(板书:时间、地点、人物)
渭城:地名,在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
朝雨,点明时间,天气,下着雨的早晨。
浥轻尘:湿润,打湿了尘土。由此可以看出下的是小雨,
客舍:客栈,古代的旅馆。
4、教师总结:理解第一行:渭城的早上,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这场小雨不仅打湿了尘土,连旁边的客舍也显得更绿了,还有柳树呢,也变得?
5、你从哪个字里看出柳树更绿了?
6、客栈旁边肯定不止种了柳树,也许还有梧桐树,甚至桃树,为什么诗人只写了柳树呢?
7、柳树在古诗里,有特殊的含义,柳同“留”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8、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客栈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诗。
(二)学习第二句
7、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现在的新疆,我们看地图从渭城到安西,距离3000多公里,古代没有汽车、飞机,这么远的距离,马车至少要走上半年,更何况这一路去都是茫茫戈壁,人烟荒芜。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重重高山,茫茫戈壁,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王维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好一个“劝”字!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
生回答(诗人在劝元二)
师:如果你是王维,你会怎样劝元二?
学生说。教师边做动作边答。
(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王兄,此地一别,我们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来,让我们再干一杯!)
9、现在,你还认为只有王维在劝元二吗?是啊,他们互相劝着,再喝一杯吧,再喝一杯吧,酒杯空了一次又一次,离别的话儿说了又说,因为西出阳关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心朋友了!
一声声祝福,一声声叮咛,一句句牵挂,一句句不舍,此时都化为两句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读)
四:三读,悟读
1、学到这,老师有点迷糊了,离别了,应该是非常伤感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写到两人也许再也见不到面了,肯定是“执手相看泪眼”肯定是“恨别鸟惊心”。怎么王维的送别诗前面两句景色写的这么美呢?不是说借景抒情的吗?应该是枯藤老树昏鸦,这才符合送别的悲凉嘛!
2、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来看看王维写诗的时代背景。当时是唐朝,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那么元二出使安西,在王维看来,也是壮举。说不定元二此去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衣锦还乡呢。王维写这首诗,除了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还包含着什么?
对友人的祝愿。祝愿他建功立业、早日归来。
3、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车马已经备好,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4、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我对你,不仅有不舍还有祝愿,谁愿意带着不舍和祝愿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5、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
1、古人写离别的诗有很多,比如唐代高适的《别董大》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还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就是因为有了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而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更因为它丰富的情感,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如果你是当时客栈送酒的店小二,你肯定会告诉大家,你见证过这首诗的诞生,那么,你会怎样写下当时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结合古诗以及板书的时间地点人物,写上一个送别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