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鸟的天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白茫茫“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本篇课文记叙了巴金先生先后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突出了榕树茂盛、充满了生命力的特点,同时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群鸟飞舞、百鸟争鸣的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用词准确、传神,句子优美,琅琅上口,再加上动静结合的手法,更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是一篇培养中年级学生想象力,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好范例。
学习重点:
了解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白茫茫“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揭示课题——鸟的天堂
2、简介作者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教师注意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和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小结:巴金爷爷去过那里,他用笔把他看到的,经历过的为我们描绘出来了。我们随着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
初读课文,学习认读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学习认读生字新词:
教师指导:默读课文 ,默读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和需要认读的生字,然后再放声读课文。
检查认读字字音
(1)出示认读字词———白茫茫、桨、竹竿、规律、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
重点指导的生字词:
规律——联系生活想想词义
缝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应接不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小结:读书要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还要记住字形。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合作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分别读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边读边想,听了同学读书和自己读书,你对鸟的天堂有了哪些初步的感受?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读完了,同学之间再交流。
(1)你对鸟的天堂有了哪些初步的感受?(板书:树大鸟多)
(2)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指导:一个是同学提的问题大家都在书上做个记号以便于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另一个要求就是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提重复的问题。
(3)梳理归纳问题
教师指导:继续学习课文的时候要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随时还可以问。
学习书写生字新词:
1、先读
课文中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掌握字形的生字——读词和文中的词语
——灿、烂、竿、茫、桨、规、律、支、株、缝、隙、耀、梢、寂;
2、再写
(1)写前交流:请学生提醒大家和自己书写中要注意的地方
(2)重点指导“耀“字。
为了给右半部分让出空间,光字的竖弯钩收起来,成了竖提。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相谦让。书写时要注意。
(3)在本课生字中,左边让右边,上边让下边的情况还有吗?找一找。
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鸟的天堂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
复习生字掌握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听写。
2、评价学生书写情况,同时订正。
回顾课文内容,引入课文学习:
默读课文,回顾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抓重点,想画面,感受榕树之大(学习7、8自然段):
1.教师引导:从文中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默读中想像眼前出现了什么画,你仿佛看到什么了?
2.交流: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想象出这样的画面的?
(1)第7自然段的2、3两句话是品味语言文字的重点。
第2句: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①一株大树,②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 不是几株,而是一株!强调的是一株大树!
② 利用图片,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第3句:“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③教师适时介绍榕树的知识:多年生的榕树,它的树枝可以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根须扎入土中之后,就又成为树干!就这样不断的生根,不断的长出新的枝干……
④交流中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2)第8自然段的2、3两句话是品味语言文字的又一个重点。
那么多的绿叶,①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
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②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 交流中评价学生“堆”字抓得好。从这个字感受到绿叶(多、密、茂盛)
② 引导解决质疑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这句话的不理解。这是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办法是:朗读、想象、播放课件。
这一视频课件,从感官、视觉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认识到“不是真的在颤动”、“绿色象征生命”、“这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指导学生朗读时,适时范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告诉学生语句中应该停顿,效果更好。
抓重点,想画面,感受鸟多而欢乐(12、13自然段):
1.教师引导:默读描写鸟的部分,边读边想像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了?
2.交流: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想象出这样的画面的?
3.课件演示:在学生谈完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演示课件。
4.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这个地方怎么样?
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第二部分的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内容,从而认识到鸟过着快乐的生活,感受鸟、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5.解决学生课前质疑的第3个问题。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关于引号的问题。表面上是标点符号的问题,实际上这是对于文章整体的理解与把握。)
抓联系,读文章,感受和谐之美:
1、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把描写大榕树的的部分和描写鸟的内容联起来读读,能想到什么?
2、树与鸟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的画面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宁静安详之美,有鸟的歌舞欢畅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相处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总结全文,积累语言:
1、就要乘船离开鸟的天堂了,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2、让学生当堂背一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作业:
带着一丝留恋,课文学完了,除了完成今天的生字书写作业之外,老师想请你自己给自己再留一样作业,那你想做什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