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感受诗歌语言的简练,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与背诵大量古诗,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悟诗情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一.谈话导入,读懂诗题
(一)解诗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古诗,齐读题目——送元二使安西。
2.解诗题:
(1)交流: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2分
预设:
A.理解“使”的意思。“出使”的使命,一般是皇帝、朝廷派人到某个地方去办很重要的事情。
B.谁送谁?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元二是谁?
师:元二,姓元,在家排行老二,所以王维称他为元二。
C.在哪送?可以让学生结合诗句说在哪送的。
D.送到哪?安西
(2)结合地图理解距离远:这时唐朝时期的地图,从渭城到安西,可以说是横跨了多半个中国,距离非常远。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预设: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
总结方法:师:你们看,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我们就都知道了,这就叫——解诗题。
(二)知诗人:1分钟
1.学生介绍
预设:1.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2.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教师补充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分钟
二.知诗意,
(一)初读古诗,正字音:全班自读一次——指明读2人
1.指名读诗,正字音。朝雨、客舍
注意:舍的字音,表示意愿取舍的时候,读shě,组词舍得,表示住的地方时读shè,组词宿舍。那文中的“客舍”是什么意思?——旅店。
2. 全班齐读诗:全班自读,展示——1人。2分钟
3.自读古诗,结合注释自己说说诗句的含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分钟
(1)提出质疑:在预习之后,有哪些词语影响了你理解诗意吗?
预设:阳关在哪里?(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个地名,具体的稍后会解答)更进是什么意思?(再喝一杯)无故人?(字面上就是看不见老朋友,稍后解答)1分钟
(2)2组人读古诗,说古诗的意思。2分钟
4.小结方法:我们通过查资料和书上注释,明白了诗句的意思,就是——明诗意
三.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
这是一周送别诗,那诗中哪些描写能感受到离别之情呢?
1.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想象画面:2各小组展示,一人读,一人谈理解。
师:自读古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注意王维的诗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小组合作说的时候比比哪个组能把美景描述出来。
2.解释前两句诗句的含义:2个组展示,注意朝雨的上下联系。3分钟
渭城早晨下起了蒙蒙细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土,空气显得格外新鲜。
旅店的黑色的瓦片被雨水冲刷干净,路旁的柳树显得格外翠绿。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心情舒畅、清爽。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用你的朗读把美景展示出来。
生:朗读前两句古诗,力求:语速放慢,停顿适中,按照2——2——3的节奏读。四人展示。
相机点评:听出了清新的感觉;听起来你的心情的确是舒畅的。3分钟。
3.体会写景的作用
师:读了王维此时写的景色,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王维送元二,为什么前两句写的都是景色?
师:是呀,这两句写景的跟送别有关系吗?
(1) 读一读这两句,关于送别你都能知道哪些信息?时间(早晨)、地点(渭城)、天气(小雨)、季节(春天)
(2) 师:看看这前两句的信息多么完整,准确呀。同学们这是春天的景色,关于春天你都能想到哪些词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姹紫嫣红、花红柳绿)。可是作者没有写,他单单只写了“柳树”,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分钟
(3)引入课外古诗。老师搜集到了其他诗句,请你自己出声读读,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1.5分钟
预设:柳、离别
(3)研究“柳”与“离别”。师生共同介绍折柳送别的习俗1.5分钟
过渡语:此时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在这首送别诗的前两句都写景了吗?——诗句不仅写出了送别的相关信息,更在景色里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呀。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诗中的画面展现出来吧。
3人读。1分钟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后两句诗。
(二)学习后两句
1.自读古诗,进行想象。
师:自己读读这两句诗,看你此时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预设:他们在喝酒,不断地劝酒……
2.借“阳关”体会别情
(1)解决“更尽一杯酒”。
A.什么是更尽一杯酒?预设:再多喝一杯
B.为什么王维不断地劝老朋友再多喝一杯呢?预设:出了阳关之后就没有老朋友了。
追问:为什么西出阳关之后就没有好朋友了呢?2分钟
(2)解决“阳关”
A.介绍阳关:出示图片,简短介绍
B.感受关外环境:出示图片 这便是西出阳关之后,元二赶赴安西的必经之路。
C.介绍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师生配合朗读,谈诗中得出的感受。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a 师生朗读,从这首诗中你了解了安西的环境是怎样的?
b 绝域:人不去的地方;胡沙:风沙大;寒尘:天气寒冷;万里少行人:人迹罕至。
c 综合起来:天气寒冷、气候恶劣、人迹罕至。
D.训练表达:好友元二就是要去这样的一个地方,这般荒芜、恶劣、人迹罕至的地方,你有什么话想对元二说么?
预设:别走了、危险……这是真心的为朋友安危考虑,不愿朋友身赴险境。
多保重,自己照顾好自己……是呀,朋友不得不去,此刻一句保重,满载关心之情。
过渡语:作为元二的好友,王维比我们更加担忧元二的状况。元二可不可以不去?(不可以)别无他法,唯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这其中的深情能体会了么?4分钟
预设情感:担心——朗读展示3人展示,注意更尽一杯酒的读法,要有情感,让元二再多喝一杯。
3.借“酒”体会别情
师:中国的酒,是寄予情感最丰富的事物,古人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说: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更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我国古代诗词文化中,诗酒不分家,酒是古人抒发情感最直接的表达。
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亲友团聚时饮酒,欢庆佳节时饮酒,庆贺喜事时饮酒,接风送别时也要饮酒。这酒一杯有一杯的滋味,你觉得王维这杯酒的滋味如何呢?
预设情感:不舍——朗读展示4人展示4分钟
2.指名读诗。谁愿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两句诗?
5.补充资料,整体朗诵
师:王维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舍之情呢?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呀。
(1)出示疆域图,学生解释“西出阳关”的含义,上前面来指一指地图。
(2)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出使安西,阳关在中间,为什么说是西出阳关?
资料:因为在我国古代阳关和玉门关是我国重要的关口,出了阳关就到了关外,关外是人烟稀少的地方,远离了繁华,远离了家乡。
(3)师:此刻王维在想什么?——老朋友呀,你出了阳关以后就再也见不到我了。板书:无故人
是呀,此刻一别,不知何年再相见。所以他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同学们,我在读这首诗时,还看到了这样的一首词,对于“西出阳关”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旧游如梦”,这“旧游”只的是什么情景?——王维当年在渭城送元二的情景。
师:是呀,元二是去镇守边疆,他总有凯旋的那一天,而当他由西回来,西出阳关回来时,眼前“无故人”呀!
没错,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一别究竟会是3年、5年,还是10年、20年。这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诀别诗!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便去世了,这渭城一别竟成了永别!相信听到这里,你一定对这份别情有了更深的感受。
请你带着这份感受,自己朗诵古诗。
A 自己练习一遍,全班指明读。
B 要求:声音洪亮、韵味绵长,感情真挚。
C 加分:有动作辅助的加分。4分钟
(二)情感升华
1、通读古诗,你发现情感上有什么变化吗?
前两句是心情舒畅,翠绿富有生命力的柳树,给人希望的感觉。后两句是不舍、悲伤的感情,这是不是矛盾呢?王维的心情怎么是这样的呢?你们看——资料
2、引入资料: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在那个时候,能够出使是让人向往的。
师:对,你们看——资料古诗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希望刘司直能让外族惧怕我们,少数民族对唐朝的臣服。希望刘司直此去安西能够建功立业,弘扬国威。所以王维在送元二出使安西的时候也有相同的心情,他也希望——元二能够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成为英雄。
师:了解了这些资料,同学们对于这首诗的情感有更深的的了解了吗?他不仅有不舍,有悲伤,更有希望。带着我们的理解再读一读吧。(自己练习朗读) 3分钟
(二)补充《阳关三叠》资料,朗诵古诗
1.补充资料:我们听到的这首古琴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古琴曲。
2.配乐朗诵:就让我们伴着这乐曲,再次用朗诵送元二一程吧!2分钟。
3.尝试背诵。
五.对比古诗,体会别情
师: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送元二使安西》之外,你还学过哪首也是送别诗?
预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
● 你还积累了哪些送别诗?
● 《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学生个别展示,会背的一起背诵。
六.小结本课收获
1、词句上的收获
2、方法上的收获
3、积累上的收获
师:每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同,表达出的离情别意也不用,但相同的一定是令人动容的友情和深深地不舍。
板书: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西 东
出使
柳
酒
无故人 安西 阳关 渭城 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