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搭石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目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们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的,可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在城市里长大,他们缺乏农村生活的体验,要他们体会搭石的美以及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想象人们走搭石、修搭石的情景,体会乡亲们的朴实、善良也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活动一 :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下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正音。
汛 期 间 隔 联 结 谴 责 平 衡 懒 惰
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脱鞋挽裤
2、指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搭石。
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 ),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 )的石头,按照( )间隔,在小溪里( )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搭石给家乡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 )。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深化学生对搭石的认识,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1、同学们,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岭,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的小溪,可作者每每忆起家乡,他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上这一排排普通而平凡的搭石,那么搭石究竟美在哪里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刘章爷爷走上搭石,去感受搭石的美。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2、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搭石”的美。
师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活动三 : 自读,寻找“美”。
师述:这究竟是一道什么样的风景?这道风景究竟美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跟随家乡的人们一起走走搭石吧!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划上波浪线。再反复读句子,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受到了美,并在旁边写一写体会。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
2、师述:我看到很多句子都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我们从哪里读出了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通过思想学生的碰撞、知识的共享,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调控、点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1、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点拨感悟美。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并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预设:
(一)、一行人“走”石图。
(1)、出示语段,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合作表演读,体会“协调有序”的意思。
师点拨: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有人指挥吗?对,其实没有人指挥,可大家的动作却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
(设计意图:把词语放到语境中学习,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体会画面美、声音美。
师:你还从哪读出了画面美?“绰”是生字,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绰”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指名学生选择正确解释。
谁能来说说,“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谁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美丽的画面中呢?全班一起来试试吧!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层层感悟,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师述: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课件出示语段(语段改成诗歌的格式)
师适时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这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诗) 他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他一共走过了十六万六千多块搭石啊,他又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啊!------齐读课文(变回原文)
(4)、是啊,这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画面美、音乐美、动作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回扣中心句。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激发想象,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使孩子们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既内化了文本的语言,又升华了孩子们的情感。)
(二)面对面“让”石图。
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然后谈谈自己从这幅画面中读出了怎样的美。(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谦让美、友情美。)
(三)背老人“过”石图。
(1)、出示相关语段,问:谁来说说这一段中哪个词语打动了你,让你的心头微微一颤?
(2)、通过字理教学,理解“伏”的含义。
“伏下身子”的“伏”是什么意思?这个字你是如何记住的?那这个“伏”字为什么是单人旁加一个“犬”呢?原来在造字之初,“伏”表示猎人带着猎犬去打猎,他们弯曲身子,匍匐在地,伺机出击猎物,那时,犬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忠诚伴侣。你看,它弯得是那样的恭敬,那样的心甘情愿,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后来经过不断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这“伏”字。(课件出示“伏”的演变过程)
(3)、师生合作表演,创设情境,体会年轻人尊老、敬老的品质。
师:家乡的年轻人现在就像“犬”一样伏下身子给老人过河。如果我现在就是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谁愿意背我过河呢?年轻人,你的背多宽厚啊,趴在上面既安全,又舒服。如果过了河,我这位老人没有对你千恩万谢,你会生气吗?为什么?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充满激情引述:
我就在想啊,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过河),当这位年轻人老了之后,也一定会有--------(其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透过这个“伏”字,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看出了什么?这美好的情感,这淳朴的民风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老人“搭”石图。
(1)、学生读读相关句子,找找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描写了老人调整搭石,说说从这些词句中又读出了一种怎样的美。
(2)、通过采访的形式,创设情境,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3)、再次回扣中心:这种舍己为人,为他人着想的美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师述:家乡人走搭石,走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一块搭石,就是一支心想他人的歌;一块搭石,就是一段协调有序的舞;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友好的诗;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敬老的画。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搭石,他总是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他更会由衷地赞叹-------(出示最后一段)。
2、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啊,搭石搭石联结着家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每天走搭石的人来来往往、不计其数,那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还有什么人会来走搭石?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走搭石的时候,家乡人又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用“假如________来走搭石,家乡人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的句式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交流自己的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4、师:多么淳朴善良的家乡人啊!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想送给他们,谁愿意读呢?出示小诗,生齐读。
刘章爷爷用心写出了搭石的美。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正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谁能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引导学生用“美就在身边,美在 ” 的句式,说说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发现的美。
(设计意图: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小溪里,默默地为家乡人做贡献。搭石上既有我们看到的景色美,更有我们看不到的人情美。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设计意图: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中的“搭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点睛之笔,实际上作者巧借_________任人踩踏,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这是人性美的表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这也是美。
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选做: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