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用时事导入,因为颐和园也是国家举行大型活动时接待外宾及国际友人的重要场所。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颐”字。
师:知道“颐”是什么意思吗?这个字在生活中的确不常见,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会怎么办?
生:……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颐”在课文中的意思:希望天下太平。
过渡:在这样一个寄托着美好愿望的皇家园林里,究竟有哪些景物呢?请你们翻开书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问题引领。
(1)读了课文,颐和园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很美、很大、很漂亮)
(2)那作者的印象呢?他也进行了准确的概括,谁发现了?
开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对颐和园的赞美,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游赏颐和园的,他先游了哪儿?再游了哪儿?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细细游赏。
学生自读自悟后教师引导学生读、说、议、炼。
1、漫步长廊。
首先我们就来到了长廊。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间。
——感悟列数字的妙处
(2)谁想带我们去看看长廊里的画?(教师出示课件)
人物、花草、风景、五彩
种类多、颜色多
(3)教师出示更多的有关长廊图片,包括西游记里的各种神话人物等,并配以适当的音乐,感知长廊的精美。
走进人间的仙境、就像来到了知识的海洋、就像来到了童话世界。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走廊,也是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能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吗?(指导朗读、背诵)
——体会精细阅读的方法
2、登高望远。
过渡:颐和园内的传统建筑还不止长廊呢,还有(万寿山),万寿山上还有(佛香阁、排云殿)作者又是怎样看这些景物的,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感受佛香阁的恢弘
抓住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2)体会排云殿的雄伟
借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启迪学生想象、朗读。
教师过渡:在颐和园里占地面积最广的还不是万寿山而是昆明湖,这就是昆明湖,占整个颐和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我们可以登上万寿山俯视全景,也可以漫步于昆明湖畔的堤岸,还可以走过十七孔桥来到湖中心的小岛。不同的景物、不同的角度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看图片师讲解)
(3)欣赏大明湖的静谧
①问题导读。
昆明湖的景色美吗?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景点美美地读一读,等一下请你们当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昆明湖的美景。
你最想去哪儿游赏?(生自由说),让我们端起书走进昆明湖,感受字里行间的美。(自己读)。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的妙处,一读,轻轻的读,感觉滑的柔润;二组词,通过对“滑”和“划”的组词,感觉“滑”的无声,而“划”多为“划船”、“划桨”,动作大,有声响等……
②置身其间。
——读到这里,你想带我们去哪儿?(十七孔桥,读句子)作者在这又是在进行(作比较)。(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这是一个比喻句,还有一个字写出了昆明湖的特点,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还想带我们去哪儿?(小岛)和朱红的宫墙相互掩映,这就是我们的园林艺术之美啊!
颐和园的值得我们游览的地方有很多,课文只介绍了一部分美景,那里还有很多的美景等着我们去游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颐和园的风光片。(播放视频)
小结本课所获(知识、能力和方法等)
附:板书设计:
长 廊——长、美
万寿山——高耸、壮丽
昆明湖——平静、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