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7个生字,会写“廊、殿”两个生字,正确认读“长廊、宫殿、掩映、雕刻、金碧辉煌”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按游览的顺序或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的方法。初步了解游记的写法。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及由内到外描写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初步了解游记的写法,学习课文过渡连接、移步换景的写法。
一、课前谈话引出游记这种文体。
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颐”的意思,出示颐和园的资料,学生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三、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2、指导书写“廊”“殿”。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地方?画出相关句子。
2、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理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处景点并出示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引导讲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游览的顺序或地点转换的顺序。
4、让学生读交代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让学生画出句子中过渡连接景物的动词,感悟“移步换景”的写法。
重点强调:
(1)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方法是“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也就是走到一处地方,观察一处景点,描写一处景物。
(2)学生在写游记时要学习运用这种写法。
五、学习“长廊”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抓住长廊的特点,运用了哪些方法写出来的?
2、学生汇报:
(1)从“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中品读长廊“长”的特点及列数字方法的好处。
(2)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中品读长廊“美”的特点,欣赏画并用一个词形容画的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知作者从内部介绍长廊“美”的特点。
(3)从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句中感知作者抓外部环境衬托长廊“美”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老师小结本段的写法。
六、课堂小练笔。
学习运用作者描写长廊这部分的写法,写一写学校的多功能大厅。
七、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兴趣的同学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3、课后继续收集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读一读,并与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