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介绍一处景物。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
体会课文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自然和文化奇观被称为“世界遗产”,同学们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下面我出示几组图片,同学们猜猜是哪里的美景?(出示图片)
2、回顾本课的游览顺序。
3、观看视频,整体感知颐和园的美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品读课文
(一)走进长廊:
1、大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
2、交流:
①体会作者怎样写长廊的“长”:抓住“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长”“273间”体会用数字说明景物的方法。
②感受长廊的“美”:抓住“每一间”“都”“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体会长廊画的多而美。
3、配乐欣赏长廊的美景。
(二)登上万寿山:
1、阅读三四自然段,登上万寿山,以佛香阁为观察点,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点?
交流:
①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②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③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配乐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重点理解: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①体会句中两个比喻句的用法,指导朗读。
②让学生把“滑”换成“划”,体会“滑”用的巧妙,与前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对应,更加突出昆明湖的静。
过渡:昆明湖得景色如此美丽,我们不得不加快脚步,走近昆明湖去看一看。
(三)走近昆明湖:
1、小组读第五自然段,把你看到的景点圈出来,说说哪些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学习成果。
3、句式训练: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在文中找出与它对应的一句话,总结首尾呼应的写法。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总结全文,内化运用
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景物特点。以后我们在介绍某一处景物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
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记一次游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