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意境。
2、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送别诗的特点。
3.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通过古诗吟诵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古诗词。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首送别诗,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能初步了解送别诗的特点。
二:解诗题
1、齐读课题。对照注释,谁来说说诗题的意思。
“之”的意思是(到),“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扬州去。
2、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的意思?(指名说。使,出使,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3、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我们也就知道了诗文要讲的大概内容。
二:读通诗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两首诗各读两遍,注意: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对照书下的拼音或借助手中的字典,争取把字音读准确;在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诗句间的内部停顿,争取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开始吧。
2、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的,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大家都来倾听。(生读)真了不起,第一站起来读就一字不差!掌声送给他。(掌声)
谁愿意读读第二首?(生读)怎么样?字正腔圆!(掌声)
3、这首诗中,有几个多音字特别容易读错,谁能提醒下大家?(生说)朝雨的朝容易读错,容易读成什么?(chao)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早晨)当作早晨讲的时候就读(朝),连起来就读(朝雨)。还有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客舍的舍容易读错)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房屋)也就是说:当房屋讲的时候读(舍)连起来就读(客舍)。看来,理解字意是读准多音字的好方法。
4、字词的障碍扫清了,能像刚才两位同学那样字正腔圆地再读读古诗吗?(齐读两首古诗)(板书:读通诗句)刚才我们读通了诗句,这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读懂诗意
1、接下我们来看看诗句中每一句话是否也读懂了呢?考考大家的自学本领,大家可以对照注释啦、看看资料啦,或者说同桌互相学,甚至可以举手问老师,争取把每一句话的意思弄懂,好吗?开始吧。(板书:读懂诗意)(师巡视指导)
2、先来理解第一首。
a、谁来说说一二句的意思。(指名说)注意:对照注释,先说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再说诗句的意思。(模式如下:故人的意思是:(老朋友),西辞(向西辞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烟花三月的季节到扬州去。)
b、这里的“西辞”为什么说是向西辞别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浩浩荡荡的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最终汇入东海。谁来指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生上去指)说说你的理由(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去扬州就要向西边(告别)。
c、像刚才那样:对照注释,先说重点词的意思,再说诗句的意思。谁来说说三四句的。(指名说)大家注意倾听:一只船;远影:船越来越远,只剩下影子;尽:消失;唯见:只看见;天际流:向天边流去。生说3、4句意思。非常棒!
d、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
3、同样的方法,我们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a、谁来说说一二句的意思。
b、谁来说说三四句的意思。
c、谁来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感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诗意)!这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步。接下来,我们要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体会感情)上课的时候,老师已经说过这是两首什么诗(送别诗)想一想,这两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板书:依依不舍)从哪句体会出来的?
a、先说第一首。(生回答)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回答)非常好。
b、那么第二首诗呢?(生回答)非常好。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诗句的内容体会到诗人(依依不舍)的感情。
五、品读意境
1、品味第一首诗:(课件)
①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长江边。假如你就是李白,或者你是旁观者,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你都看到了什么?(生答)
李白就这样久久地望啊,望啊,不禁诵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望啊,望啊,李白不禁想到了什么?(生回答如下:我想起了我们曾经在一起游山赏月,师接:多么快乐的时光;生回答:舍不得离别之类的,师接:多么难舍的情啊)
一想到这种种,李白心潮澎湃,高声诵道:(生读)
④孤帆不在,江水长流。面对这滚滚而去的江水,李白又会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祝福、思念……)
⑤是呀,李白把他满心的不舍,满怀的祝愿,都托付给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让我们也随着李白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用深情的诵读送一送孟浩然吧!
⑥以上,我们通过对景物描写的想象,对诗句语言的品味,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领悟到了这(依依不舍)的感情,这就叫作(品味意境)
2、我们再来看看第二首。
①、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深情地配乐诵读一二句。生读一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生描述画面)
③多美的画面呀!(课件柳树)打开窗户,往外望,那青青的客舍,飘飘洒洒的细雨,随风摇曳的柳条,如诗如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生读)
④在这样的美景下,王维是怎样送别他的好朋友?(生回答)
⑤、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接)
同学们,元二要去哪里?(安西)安西(出示插图)安西,唐朝时安西都护府,位于今新疆的库车县,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生活习惯和风俗与渭城大不一样,说的话更是听不懂。
⑥、再来看看元二将要走的这条阳关路(课件)
茫茫戈壁、黄沙漫天。你们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吗?3000多公里呀!即使元二骑最快的马,也要走上大半年!元二孤身一人,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能平安地回来吗?
⑦、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王维,你的好朋友元二就要踏上这样的一条路,去往这样的一个安西,作为好朋友的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回答 )
而今,所有的祝福、不舍、担忧都在这一杯又一杯的酒里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情多么(依依不舍)。
⑧这样一首分别诗该怎么读?我想请一名同学边演边读。谁来。(配乐读)掌声!大家都站起来,边演边读!(生读)都是大诗人!
六、比较两首送别诗。
1、这两首送别诗,相同的是都是在表达(依依不舍),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不同的地方。
首先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在写什么?是写景还是叙事?(生答)叙述一件事情,这就叫叙事。三、四句呢?写景还是叙事?(写景)。不光是写景,而且从景物的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依依不舍),这就是在写景中(抒发感情)。再看第二首诗:前两句在写什么?(写景),后两句在(叙事),这(依依不舍)的感情又是从哪体会到的?也就是说在叙事中(抒情)。
2、大家再看:李白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好友?他站在江边一直看着朋友的船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目送)。王维送元二是以什么相送?(酒)一杯杯酒里包含着浓浓的情(酒送)
七、回顾本节课,归纳总结。
回顾我两首送别诗的学习,他们表达的感情都是依依不舍,但它们在表达手法上是不相同的,第一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景中(抒情);第二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在(叙事)中(抒情)。送别方式上,第一首(目送),第二首(酒送),当然还有很多送别方式,比如:以话语相送、以歌相送,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认真地品味。
七、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同学们,不管以歌相送,以目光相送,以语相送,以酒相送,其实更用什么相送?(心,情……)正因为有了情,这些古诗才可以千古流传!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相信大家学习古诗热情仍会继续!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品读其他的送别诗。
八、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 李白 唐 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劝君更尽一杯酒,
唯见长江天际流。 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