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搭石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从摆搭石、走搭石中体会家乡人们的美好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家乡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对于生活在大西北的孩子,没有几个孩子知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搭石感悟家乡人们的美好品质,并从中收到感染熏陶。
师:(轻音乐响起)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搭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搭石?(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师:“挽”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者的心是相通的,在作者的心中他认为这小小的搭石,就是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默读2-4自然段,想想作者描绘出了几幅有关搭石的美好画面呢?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师相机出现画面:秋凉过后摆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背负老人过搭石
师跟随小组汇报品读2-4段。
师:小组合作,赏析片段,讨论一下片段中的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美。为什么喜欢这幅画面。小组再次品读。
生汇报第2自然段:
师:从刚才同学们找到的词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用心的摆放搭石,体会关键词的含义是感知文章的好方法。
生汇报第3自然段:
体会“协调有序”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理解“绰”字典中有三种解释,通过上下文,你认为人影绰绰是什么意思?
理解的很到位,不知道同学们读的是否到位,还有哪一组赏析的是这幅画面,为我们来读读。
师:这便是家乡人常说的“紧走搭石慢过桥”。这也是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
生汇报第4自然段:(前半部分)
师:我觉得这很像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如果我们也能像作者家乡的人们一样,我想就不会出现拥挤推搡的现象了。从这里你又能感受人们身上的什么品质呢?
生汇报第4自然段:(后半部分)
师:你也抓了一个动词,伏下。年轻人的这个动作中包含了对老人的尊重。如果你是这位年轻人,将老人被过去后,你需要老人想你道谢吗?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又一次感受到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朗读第4自然段。
师: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
假如怀抱着婴儿的妈妈来走搭石——
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你会怎样去做呢?
师:说的真好,品读到这里,同学们发现了吗,作者看似在写小小的搭石,其实是在写——家乡人们高贵的品质。作者通过这平凡的事物——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们那种淳朴善良的品质。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美”吗?(上学前妈妈的叮嘱、生病时伙伴的关心······)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看到美的眼睛。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我们身边的美,这样的美不能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把这样的美记录下来。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的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