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阜外一小 多晓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背诵古诗。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古诗的预习作业,搜集相关地名、诗人及好友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并背诵古诗。
2.在比较阅读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差异。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比较阅读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对比古诗,交流相同和不同之处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两首送别诗,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我们了解了古诗的意思,这节课,我们还将深入地学习,一起感悟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谁愿意来读读这两首诗?指名读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初步交流
上节课,我们预习后,比较了两首诗的相似之处。指名说
预设一:这两首古诗属于送别诗。
预设二: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
预设三:字面上有相同的用字:尽、故人
预设四: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送,都表达了诗人与好友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
板书:依依惜别
这两首古诗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讨论交流。指名说
预设一:孟浩然去扬州,元二去安西,目的地不同。
预设二:描写了武汉、扬州和渭城的景色。
预设三:送行方式不同。
预设四: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送,但是不同的朋友,不同的送别原因,不同的送别场景,在这浓浓的惜别之情中,诗人表达的情感又有哪些细微的差别呢?
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
研读古诗,想象画面,诵读并感悟情感的差异。
1.品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象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
要想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我们不仅要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这首诗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自己出声读读古诗,谁来说说这首古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诗中有画
预设:长江江水波涛汹涌,岸边黄鹤楼巍然屹立,好友孟浩然在烟花三月要乘船离开去往扬州。李白站在岸上,只看见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飘越远,逐渐消失,只能看见奔腾东去的长江水。
预设:结合语言文字、插图、诗意等想象。
能通过有语气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预设:如果学生对烟花三月的想象不够,语气不够充沛。
引导:此时的南方繁花似锦,烟雾迷蒙。孟浩然要去的扬州会是怎样的美景呢?播放视频。
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扬州三月的美景呢?
预设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预设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预设三:
到处春意盎然,长江水道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作者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预设:因为只有这艘小船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孟浩然。
此时,这个孤字仅仅是形容小船吗?
预设:这个孤字表达了李白孤独的心情。
一个孤字,准确地揭示了李白在送别好友之后那种孤独的心情,真是字字传情啊!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载着好友孟浩然的小船顺着江水越行越远,船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而此时,李白还久久地站在岸边,默默地面对着滔滔江水,你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吗?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自由读诗句,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了李白(向往、期盼、孤独、伤感)的心情。
板书:向往 期盼 孤独 伤感
李白的送别是以目相送、别情依依啊。
板书:目。
一年后,李白回忆起当时与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又写下了《江下行》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流去的不仅是渐行渐远的小船和奔腾东去的江水吗?更流露出李白内心的心驰神往。
这真是诗中有画、诗中有情、借景抒情啊。板书:借景抒情
让我们再次用深情地朗读再现这令人感动的送别场景吧。配乐朗读。
2.品读《送元二使安西》,想象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
同样是送别好友,王维向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抒发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古诗,一边思考:
(1)从诗句中,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默读思考,全班交流。
(1)预设:渭城的清晨,天空中下了一场轻柔的小雨,湿润了地面。旅舍旁的柳树也被雨水冲刷得翠色欲滴。
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的脑海中也出现了这个送别画面。蒙蒙的细雨,青青的柳枝,多么清新的画面,多么忧伤的小雨,又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自由读。
(2)从你们的语气中,我感受到清新中带着一份伤感,为什么这么读呢?你们也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从哪儿感受到的?(无故人。)
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
预设:得知元二要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可是特意骑马从长安赶到渭城的啊!这样真挚的深情,你们感受到吗?能读出来吗?
为什么西出阳关就无故人了呢?你们能结合课下查到的资料来说一说吗?
预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王维和元二分别的渭城在陕西省咸阳附近,而元二要去的安西位于现今新疆库车县境内。两地相距3000多公里,几乎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然而在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元二只能骑马远行,这可要走上大半年的时间啊!
预设二:关外到处是茫茫的大漠与荒凉的戈壁,元二此行将长途跋涉,独自面对许多艰难困苦,内心会感到孤独无助。这将是一段历尽艰险,甚至九死一生的征程。
此时,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两句诗吗?
写对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杯美酒中都倾尽了好友离别的深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和元二这对故人在分别时,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想象着画面,结合着我们刚才读到的资料,写下人物的对话。
预设:王维深情地对元二说:“ ”
元二对王维说:“ ”
全班交流。
板书:悲伤 担心 牵挂 祝福
送别的千言万语都溶在香醇的美酒中,再干一杯吧,朋友!车马已经备好,长路漫漫,后会无期。让我们配着音乐,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铭记这份送别的情意吧。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
(三)再次对比,感悟差异,拓展并延伸积累古诗。
1.背诵古诗。
现在我们再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看看,同样是送别诗,同样是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但李白在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心中有孤独、有伤感,更有一份向往与期盼。而王维在送元二远赴安西时,心中更多了一份悲伤、担忧、牵挂与祝福。
总结:不论是李白以目相送的心驰神往,还是王维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他们都是在以心想送,以情相送。让我们带着对友情的感动,试着把这两首古诗背诵下来。谁愿意来背给大家听?
2.拓展延伸。
课下,同学们也积累了许多送别诗,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一: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总结:这节课我们读文字,想画面,通过对比感受到了诗人在依依惜别之中所表达的情感差异。
板书: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诗中有画
目 酒 借景抒情
依依惜别
孤独 向往 悲伤 担心
盼望 伤感 祝福 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