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理解字词,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学生以前学过几首送别诗,如《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在回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是可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的。
1.(板书:友谊)同学们,友谊是什么?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心中,是对朋友依依不舍的送别。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的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读课题,标出停顿,读准课题。
3.解题,课题告诉我们是谁在哪里送谁到什么地方?简介孟浩然、黄鹤楼、广陵,欣赏黄鹤楼图片。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诗句的字音,正音。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节奏。
3.教师配乐范读。(出示课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4.学生按节奏齐读两遍。
5.小结朗读方法:语速慢些,注意节奏、停顿,同桌互读,找两名学生上台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请你把不理解的词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诗句大意。(出示课件:字词解释。板书:长江、黄鹤楼、扬州简笔图)
7.带着你的理解,同桌互读,上台读。
1.想象古诗画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首诗的前两句,在你的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此时,长江边上的黄鹤楼,千里之外的扬州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学生回答后,出示风景图)
阳春三月,长江边雾气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这样的景色美吗?让我们美美地读这两句。(对抑、扬、重读加以指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面对黄鹤楼的美景,以及想象中扬州的美景,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怎样?(愉快)请你用愉快的心情读前两句。(齐读,请两名学生展示朗读,评议。)
1.简介李白、孟浩然交往之事:黄鹤楼送别的时候,李白28岁,风华正茂;孟浩然40岁,已是赫赫有名的诗人。李白对孟浩然的诗、人品都十分敬佩,曾写下《赠孟浩然》。(出示,简单讲解。)这是他们第二次相聚。两年前,他们初次相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都十分欣赏彼此的才华。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想起这些,李白的心中无比激动,他举起酒杯说——(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孟夫子,今天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就请您饮满此杯吧!)
2.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短暂的相聚之后,又要分别。孟浩然走下黄鹤楼,与李白对拜,登船起航了。岸上的李白,会马上转身离去吗?对,不会。与孟浩然深厚的友谊,使得他长久地伫立在江边,心中无比惆怅,对着那载走老朋友的帆船,久久凝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后两句诗——(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看图。(出示插图)此时,你认为李白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板书:依依不舍)从哪些次可以看出“依依不舍”?(尽、天际)让我们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4.同学们,从黄鹤楼到扬州有千里之遥。这一路,要经过多少个险滩,多少个峡谷,多少个惊涛骇浪?想到这里,李白心中不禁——(启发学生说出“担忧”)请 把“担忧” 读出来。(板书:担忧)
5.除了依依不舍、担忧,李白对远行的朋友还有什么祝福?(引导学生说出保重身体、大展宏图。板书:祝福)请把祝福的感情读出来。
是啊,老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两位情深义重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事实上,这次分别后,他们再也没有相见。让我们带着这份依依不舍,这份担忧,这份久久凝望的祝福,一起再读这首诗——
1.最后考考你。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大好时光,各旅行社纷纷推出江南游的精品线路。为了吸引游客去扬州游玩,旅行社门口挂出了条幅,上面写了一句诗,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一句最合适?(烟花三月下扬州)对,同学们要学以致用,做个有文采的人。
2.同学们,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有许多以送别为题材的诗,这类诗叫“送别诗”。(板书:送别诗)请看李白写的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出示,简介。)今后,我们还会学习这类表达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希望大家多多积累,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