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搭石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本课通过情境对话、想象画面、重点词理解等,引领学生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让孩子们的思维深度纵向深入,让孩子们内心的情感荡起层层涟漪。
1.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配乐朗诵:
“绿也无愁,红也无怨,无愁无怨的农家院,不是不知愁苦,是愁苦都能咽!甜的是一树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莴苣,一架葡萄酿着酸……人生滋味万千般,农家品尝个最全!”这是刘章所写的诗歌《绿也无愁》,作者通过他的诗歌为土地、为山民纵情歌唱。
2.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
3.看课题质疑
(1)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
(2)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
(3)在什么地方搭石?
(4)谁搭石?怎样搭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词语:
拖鞋绾裤 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联结 平衡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学生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用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概括地形容一下。
(三)再读课文,初识搭石
1.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什么是搭石?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要求: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列小标题,梳理内容
《搭石》是一篇让人感到温暖而又美的文章,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围绕搭石发生了哪些小事,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特别美的事?给每件事列个小标题。
1、合作完成第一件事情的小标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谁?他做了什么?
(小标题:老人摆搭石)
2、研究学习:自己读3、4两个自然段,用上面的方法列出小标题,在书上批注。先自己学习,再合作学习。
3、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点拨,得出结论。
(一行人走搭石、俩人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
小结:发生在家乡搭石上的这一件件小事,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温暖。
(五)作业
1、生字每个抄写四遍。
2、留心观察自己身边事物,找一找有没有让你感受到美的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
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一)格言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同学名言警句展示视频。
2.欣赏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播放课件,音乐起,家乡山村图)确实只要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大屏幕中的这景色美吗?
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的山美水美,但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这一块块搭石。(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和刘章爷爷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一)格言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同学名言警句展示视频。
2.欣赏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播放课件,音乐起,家乡山村图)确实只要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大屏幕中的这景色美吗?
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的山美水美,但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这一块块搭石。(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和刘章爷爷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二)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搭石看似平常,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在它上面,每天都发生着动人的故事。
1.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2、3、4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用波浪线画出来。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老人(摆)石图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着想 无私
(2)师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生齐读
(3)小结:只有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有爱心的优秀品质才会有这种举动。
【阅读是对话的过程,当学生要把自己的体验交流出来的时候,教师要认真的倾听,并且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
2.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美?
(2)理解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3.两人“过”石图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说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谈感受。
板书:谦让 关心
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伏”“理所当然”联系上下文,想像画面,创设情境,体会画面的美。
(3)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板书:尊老 爱老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四)、总结升华、感悟情怀
1.师引读最后一段,提升情感。
2.自由说说心中的搭石代表着什么?
(五)走向生活——发现美
1.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其实美就在平凡的小事中。
(课件播放展现多种美的图片)
2.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发现了哪些美呢?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找一找并用笔记录下来。
3.同学交流。
(六)超越文本——传播美
教师小结,升华情感:美是清洁工佝偻的身影;美是老师沾满粉笔灰的双手;美是妈妈鬓间的白发;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姐姐的笑脸……
(课件播放“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视频)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