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按照平仄规律来吟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3.积累有关送别及边塞诗句,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并尝试运用。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孩子们都很熟悉,都能正确朗读。孩子们平时都会按“一二声平 三四声仄 平长仄短 平高仄低”这样的平仄规律诵读课外国学经典《千家诗》中的古诗,已掌握了一些吟诵的技巧,并积累了一些送别诗。
【重点】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难点】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并尝试写诗。
课前诵读《五字鉴》
一、激发矛盾,初步感知读的神奇
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第一二句诗,默读: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如果你是画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看见了一个清新的早晨,刚刚下了一场大雨了,把万物都洗涮干净了,杨柳在风中翩翩起舞,真像一个舞蹈家。
如果你是一个诗歌鉴赏家,你最欣赏哪一个字?
预设:
生:如果我是一个诗歌鉴赏家,我最欣赏“新”字,因为这个字让朝雨后的场景清晰可见,雨后,柳色被洗干净而显得更绿了。
生:如果我是一个诗歌鉴赏家,我欣赏“雨”因为平日尘土飞扬,但下了一场雨后,让泥土灰尘都洗干净,经过一场雨,柳的绿色更嫩绿。而且一场雨,在绵绵细雨中更能表现出对元二的不舍。
教师:朝雨、客舍、柳色,真是美景宛如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2.我不是画家,也不是诗歌鉴赏家,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我就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用平仄规律来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心情?(夹杂着伤心的味道)
3. 质疑:朝雨、客舍、柳色,如此美好的景物,为什么一读出来,却读出了伤心、难过?实践出真知,你们也通过读来感受一下。
客色青青:客舍为何会青青?原来都是柳树的绿映衬出来的。
4. 先复习一下平仄规律,再在书本上标一标,然后运用平仄规律来读一读?指名读,交流。
课件:一二声平 三四声仄
平长仄短 平高仄低
5. 看来,汉语本身就是音乐,唯有读出来才能感受到诗的意境,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但是,光读还只是从一个角度来验证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还不够,我们赶紧去看看这首诗是谁写的,什么背景下写给谁的?为什么面对美景却夹杂了悲情?
1. 了解诗人:这首诗是谁写的?你对于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
学生发言后教师课件出示王维简介:
王维:字摩诘,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杰出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有一段经历很特别,大家发现了吗?他曾经一度——奉使出塞。
你知道什么叫奉使出塞吗?去干嘛? (奉了皇帝的旨意到塞外 去打仗、去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
奉了谁的命令?这叫作——奉使出塞
能不能不去?——不能
为什么? ——因为是皇上命令他去的。不去要砍头的,诛九族。
课题当中哪个字表示出使?使:出使。
齐读诗题。读了诗的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安西在哪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出示课件:安西)
师:同学们请看。(深情地)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满眼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是那无尽的荒草。除了黄沙还是黄沙,除了戈壁还是戈壁。这一路上,整整三千多公里,即便是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也要走整整6个多月将近200天时间。
同学们,你能想象吗?
也许渭城这儿朝雨浥轻尘 ,安西那儿呢?——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也许渭城这儿处处柳色新,安西那儿呢?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也许渭城这儿客舍青青,安西那儿呢?——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尽管王维心中盼着元二能早些回来,可他最清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如此美景悲情,借景抒情,让我们用诵读表现出来。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 的确,再也没有人比有着刻骨铭心经历的王维更懂得此时的元二的心情了。一想到张骞出使西域13年,苏武出使西域19年,班超出使西域30年,元二不知何时是归期。在这离别的时刻,身为好友的你,还能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2.以读代讲:是啊,朋友就要走了,说不尽,道不完,王维再也忍不住了,在客舍里和元二把酒话别。数不清的话语都融在这一杯满满的酒里了,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师:这是一杯永别的酒,他哽咽地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盛满离愁的酒,他无比沉重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还是一杯倍加伤感的酒,他低沉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饱含牵挂的酒,寄托着他的祝福,他大声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人送别离不开酒,一是借酒祝福,二是借酒淡化离别的痛苦。酒是送别诗中表示别离意
向最多的载体。自古以来,诗人的酒杯中装载浓浓的情谊的可远远不止王维一个人。你知道哪些诗人的酒杯中装载的是浓浓的情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
岑参《送杨子》:“惜别添壶酒,临歧赠马鞭。”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温庭筠《送人南游》:“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1. 同学们,诗人喝了一杯又一杯,酒兴正浓,别意却更深,读已不能足以表达他这种情感,忍不住唱了起来。后人将这首诗谱成了曲,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音乐响起)
2.你能唱吗?老师也不能,那我们就半读半唱吧。教师示范。
3.出示吟诵指导。指导“一、出”,读好入声字。
依字行腔 依意行调 三五随意 二四六分明
4. 在这略带忧伤的氛围中,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吟一吟这首古诗。
5. 就在他们分别五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全班吟诵全诗(配乐)
课前,我请同学们自学了《千家诗》中的送别诗,除了这单元两首外,你还记得哪些名句?来分享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句来分享即可。
1. 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你陶醉了,你就成诗人了。如果你陶醉到一定程度,刷刷拿起笔来能写了,你就真正的诗人。
2. 尝试写诗。
3. 教师分享:
惜 缘
阶梯教室春意洋,
老师同学把诗赏。
你读我吟诗意浓,
今朝一别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