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技能。
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⑵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⑵通过朗读进行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去过颐和园的很少,本文作者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色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所以仅仅凭借书上的描写,还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颐和园摄人心魄的美。所以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源,我为学生制作了颐和园网站,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书网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1、交代课题。
2、交流: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作者对颐和园的评价呢?
(一)游览路线:
本文是一篇游记,勾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并圈出相应的动词,也可以制作游览路线图。
从这些动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介绍“移步换景”
(二)精美的长廊:
1、电脑出示学习任务,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自学。
2、提炼作者的写作方法:列数字
3、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长廊这部分的?总结学法。
(三)壮美的万寿山和秀美的昆明湖:
1、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万寿山或昆明湖来学习,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汗和智慧。
2、提炼写作方法:比喻、从下到上、由近及远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教师引读最后一段,赞美颐和园 ,总结出总分总的结构。
1、总结,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本与网络资源的有机结合,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了游记的写法。同时,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课堂上读文的形式再多样一些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