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搭石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去阅读,去探究,亲历学习的过程,在寻找“美”,发现“美”的过程中,借助朗读、交流、想象等途径,充分地感悟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感。
⒉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文本的内容,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读”中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在“读”中积累精妙的语言,习得成文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非常重视朗读训练。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了丰富的朗读形式,如:诵读、教师的范读、边想象边朗读、学生之间的赛读等等。同时巧妙运用评价环节,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引导并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在对文本多形式、多角度的朗读中,展开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⒊凸显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课程标准中对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有如下表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本课的教学中就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对诸如“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伏下身子”、“理所当然”、“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等相关语句的反复品读,感悟文章中蕴含的人性美。
⒋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将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⒈教师板书课题:21《搭石》。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
⒉师:同学们,初次见到《搭石》,你有什么疑问?
生1:搭石是什么?
生2:搭石会出现在哪里?
生3:搭石是用什么做的?
生4:人们用搭石做什么?
生5:搭石怎么搭?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板书到黑板上。
⒈师: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本课的多音字比较多,请大家在读课文时要特别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⒉生:自由读文(略),教师巡视。
⒊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多音字在本课的读法。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伏下身子 平整方正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一行人 俩人 俗语 平衡
汛期 间隔 谴责 懒惰 平稳
“间”读jiàn;“涨”读zhǎnɡ;“行”读xínɡ;“俩”读liǎ。
⒋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三、初识“搭石”。
⒈师: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出示:
(学生齐读)
⒉出示图片(图片略):为什么他们要在溪中搭上这样一排石头?
生1:为了人们来去方便。
师:没有搭石的时候,人们怎么过小溪?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吗。
生1: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回回经过小溪时,都得脱鞋绾裤。
师:你知道“脱鞋绾裤”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1:“脱鞋”是把鞋子脱掉的意思,“绾裤”是把裤腿挽起来吧?
师:“绾”到底是不是这位同学所说的把裤腿挽起来的“挽”呢?老师建议大家自己动手请教 “不说话的老师”——查字典。
学生查字典理解“绾”的意思。
⒊体会“脱鞋绾裤”给人们带来的麻烦。
师:如果你就生活在这个小山村中,来到小溪边,得“脱鞋绾裤”才能过去,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小声议论,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挺好玩的。)
师:那我们就设想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吧,早晨,你出工的时候得——
生1:脱鞋绾裤
师:傍晚你干了一天的活,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收工的时候得——
生2:脱鞋绾裤
师:和自己的好朋友约好了一起去赶集,来到小溪边得——
生3:脱鞋绾裤
师:想去拜访一位好朋友,还为她带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可来到小溪边时,你还得——
生4:脱鞋绾裤
师:这来来去去,可都得——
生5:脱鞋绾裤
师:这样的生活,你感觉——
生6:太麻烦了!(深有感触)
师:所以,此时你最希望来到小溪边的时候,能看到溪水中有——
生(齐答):搭石!
⒋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再次思考黑板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哪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
组织交流。
师:把自己弄懂的问题,向大家汇报。
生1:我知道了——搭石就是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生2:我知道了——搭石是在家乡的小溪里。
生3:我知道了——有了搭石,人们来来去去就不用脱鞋绾裤了,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生4:我知道了——搭石是用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做的,这样人们过小溪时踩在上面才不容易滑到或掉下来。
师:你真细心,和家乡的人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生5:我知道了——摆搭石的时候,得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间隔太大,人们迈不过去,间隔太小,需要的石头比较多,不太好找。
师:你不仅读懂了课文,还能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上你们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读书,讨论,交流,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大家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收获也特别大。本课的生字也一定难不倒你们,对吗?
⒈学生认读生字。
⒉学生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自主识记生字。
⒊教师依学情指导生字的书写。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21课《搭石》
师:再次见到“搭石”我们已不觉得陌生了,说说你对搭石的了解。
生1:搭石一般是平滑的,比较圆。
师:你是想说搭石是没有棱角的,对吗?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搭石的样子,你有印象吗?
生2:搭石是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有了搭石,等秋凉以后,人们过小溪就会方便些。
师:是啊,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它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能从课文中快速地找到这个句子吗?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⒉多媒体出示句子:
师:请大家反复地把句子读上两三遍,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读句子。(略)
师:说说吧,你读懂了什么?
生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生2:有搭石特别方便,而且还能成为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看来,要想真正的读懂这句话,我们还得再次走进课文,去用心地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静静地读,细细地想,去寻找作者所说的“风景”,找到了,就用波浪线把它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读文的感受。
⒈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那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画出重点语句,在书上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⒉汇报交流,抓住重点语句反复诵读,感受乡亲们朴实美好的品质。(依据学情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读书时,个个专心致志,这是多好的读书习惯呀!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自己找到的风景,这处风景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小组交流,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走进小组了解学情并给予指导。)
师:四年一班的同学在小组交流时都小声说话,生怕影响别人,都很会为别人着想。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都想亲自去那里看一看,有的同学还想亲手摸一摸石头呢!
师:你说得非常好,但还没告诉大家,你们找到了哪处风景?
生1:我们是从第四自然段找到的。“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们小组的同学读过这段话后,都觉得很美。有的想去看一看,有的想去走一走,还有的想去摸一摸石头。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也找到了这一处风景?
师:大家都来读这段话,看读后能想到什么? �时都小声说话,生怕影响别人,都很会为别人着想。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朗读(略)
生1:我特别想亲自去看看,那些人是怎么走搭石的。
师:是啊,这一行人走搭石,走得让我们这么多人都想去看一看,走得像画一样美。他们的动作就必须得——
生(齐答):协调有序。
师:知道“协调有序”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1:每个动作都一样。
生2:非常整齐。
生3:很有顺序。
生4:很有规律。
师:这是我们运用生活的积累感受到“协调有序”的意思。让我们把“协调有序”这个词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找找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写的就是“协调有序” 的动作?
生自由读课文的相关段落
生1: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这就是“协调有序”的动作。
生2:人们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这样的动作是很“协调有序”的。
师:理解“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不仅可以通过借助我们的生活积累来理解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读懂。我们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词语,大家都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把词语读懂。
师:只有“协调有序”的动作,才能走出画一般的美感。你们想欣赏这美好的面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教师配乐范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有好几个人过搭石,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老师发现你一边说一边还在不停地想象,很好。
生2:我好像就走在了搭石上一样。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3:我听到了人们走搭石时发出的“踏踏”的脚步声。我感觉非常美,像是一首听不完的乐曲。
师:你的感受很独特。
师:带着你的想象来读这段话,就能把它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试试吧!
生:练习朗读。
师:大家想听谁来读?
(生推荐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你读得真好,把我们都带到了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里。(板书:协调有序)这样一幅协调有序的画面,不正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师:刘章爷爷在他的家乡生活了十三年,每年有二百多天都要走过搭石,每天都要在搭石上走上五六个来回,所以他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有感情地)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段文字。
师:当刘章爷爷离开家乡以后,他的脑海中也会常常萦绕着这样的画面:
(师引导学生背诵)
师:我们许多同学都和刘章爷爷一样,把这样一幅醉人的风景铭刻在心了。像这样的“风景”在课文中还有许多,接着说说吧!
生1:“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从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小溪,感受到那里的人非常善良,爱帮助老人。
师:哪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个青年很愿意帮助老人?
生1:“伏下身子”
师:假如你是年轻人,你要背老人过搭石,你会怎么做?
(生做伏下身子的动作)
师:年轻人,我发现你把身子弯得低低的。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
生1:这样做是为了让老人不弄湿鞋子,也为了老人上得更轻松些。
师: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你更能体谅老人的难处。像你这样的弯下身子,老人一定能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走过搭石。小伙子,当你把老人背过搭石后,需要老人对你千恩万谢吗?
生1:不需要,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从中老师看到了你心甘情愿地背起了老人。这段中还有哪个情境,也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之间纯朴美好的感情?
生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招手示意”中我感受到他们互相谦让的情感。
师:一个简简单单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你读懂了文字中反映出的人物心灵的美。(板书:友好谦让)同学们,让我们大声朗读这段话,去体会乡村人们之间纯朴真挚的情感吧。
生:读文(略)
师:这么多人在搭石上行走,搭石难免会松动。当搭石不平稳的时候,家乡的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习“摆搭石”,感受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从这里我感受到老人的优秀品质。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能具体说说吗?
(生表达不出来)
师:好,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这位急着赶路的、上了点年岁的人,当你踩到这块搭石,发现它不稳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生1:找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再摆上。
师:为什么这样做?
生2: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更多的人在这里摔跤。
师:当你要去小溪边挑选石头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3:一定要选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要不然别人走在上面会滑下去。
师:当你把挑好的石头放在小溪里,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时,你又在想些什么?
生4:让石头摆得更平稳,可不能歪歪斜斜的,要不然别人就会从上面滑倒。
师:看来,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在做这一系列的事情时,心中始终想的都是——
生(齐答):乡亲们。
师:现在你能说出他美在哪儿吗?
生1:心想他人。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生1:为他人着想。
生2:帮助他人。(师板书:心想他人)
师:是啊,这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人,让我们再读一读描写他的段落吧!请大家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红颜色的字能强调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做的事情。
师:同学们读这段文字时注意这几个词,就一定能把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读得更好,大家试着读读吧。
(生练读后,教师找一名学生读。)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1:不太好。
师:很谦虚,能说说哪儿不好吗?
生1:有点快。
师:你希望别人和你比一比吗?
生1:好的。
师:好吧。不过当别人和你比赛时,如果读得比你好,你就学学他的优点,然后大大方方地坐下;如果大家认为还是你读得好,你就继续站着,就像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一样,行吗?谁愿意和这位同学比一比?
(第二名学生读这一段文字)
师:你们俩都站着呢!谁都不想轻易服输,说说各自的理由吧!
生1:因为她把“找来合适的石头”读成了“找来适合的石头”,读错了,就应该输了。
生2:我感觉自己读的就是不错,我想继续站着,听听有没有比我俩读得更好的。
师:虽然自己读得有点小失误,但还没有失去斗志。那谁想和这两位同学比一比?
(第三名同学读文)
师:请大家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3:我认为××读得好,因为她读的很正确。
生4:我认为×××读得好,因为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相信,经过反复练习,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把这段文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还能读出个人的感受。
师:同学们,当这位赶路人摆好搭石,满意离开的时候,他的身影就是——
生(齐答):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这三位同学不甘示弱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就是我们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师:当他调整好搭石,满意离开的时候,他有没有想过要求回报呢?
生(自由答):没有
师:是啊,这在他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小山村里,理所当然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这是——
生(齐答):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发现搭石不平稳,要及时调整,这是——
生(齐答):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时候,这也是——
生(齐答):理所当然的事
师:而当两个人面对面相遇,让对方先走;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心甘情愿地伸出援助之手,这更是——
生(齐答):理所当然的事
师:正是这一件又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构成了家乡一道又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所以,连刘章爷爷都由衷地赞叹: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齐读(略)
师:这淳朴的民风,这真挚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我们回味呀!带着各自独特的阅读感受,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吧!
生:朗读全文(略)
师:搭石无语,人有情。刘章爷爷能把《搭石》这篇课文写得如此精彩,正是缘于他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生动细致地描写。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然后把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你们也一定能从生活中发现这样平凡的美。老师希望,同学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美;带上一颗善于感受的心灵,去欣赏美;还要带上一支生花的妙笔来书写美,表现美。
(指导完成课后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