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巨人的花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紧扣“花园的变化”这一主线,抓住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3、感悟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创编童话埋下伏笔。
我班共有30名学生,他们都是农村孩子,在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同时他们对童话的了解,只停留在对内容的直观感觉方面,在对童话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上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学重点: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的交流,我发现咱班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你们读的书可真多!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生答)大家读过的童话真不少。看,老师也找到两本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童话故事集。(《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这些童话大家都爱读吗?那能说说为什么爱读童话吗?(生答)
1.师:你们真会读书啊,不仅关注精彩的故事情节,还发现了童话的特点,不简单。来,一起读读导学卡上的第一题【了解童话】
2.拟人化的手法,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一个个深刻的道理,这正是童话的魅力,也是童话博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喜爱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板书课题)它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板书作者)
1.师:学文章,不要忽视了一个人,那就是作者,自己读读导学卡上的第2题【走进作者】,看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他的哪些资料?
2.师:孩子们,像老师这样分类搜集资料,非常有条理,交流起来也节省时间。(多媒体)指名读。有了好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3.师:以后大家可以利用这儿方法搜集有关人物的资料。你们会在不断地运用中掌握它们的。
1.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字音的掌握情况。每人读一行,其他同学,跟读一遍。(读)齐读一遍。
2.师:老师觉得有几个词的读音需要大家重点关注。(领读)
3. 师:这些词语中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指名说)在导学卡上练写“凝视”“增添”“告示牌”“覆盖”“冷酷”。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篇童话, 这篇童话的主人公是谁?(巨人 孩子)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现在老师希望你们再读童话,边读边思考:巨人和孩子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把答案写在导学卡的第四题上。
指名回答。有不同意见吗?
师:概括主要内容不仅要简洁,还要全面。(15分钟)
这篇童话在表达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那么运用对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师:看导学卡上的第五题,对比之一:巨人花园内情景的变化。课前我们已经独立完成了这项学习任务,现在就和小组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交流之前,老师给大家一个温馨小提示:(3分钟)
温馨提示:①合理分工,每人交流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内容,其他组员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②交流完后,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③重点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8分钟)
2.全班交流。(10分钟)
师:孩子们,刚才大家交流得热火朝天,相信效果也一定不错。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指一组)
师提醒:其他小组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因为倾听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当别人的见解和你不同时,你一定要举起手,大声的把你的见解说出来。如果你觉得他们说得好,一定不要吝啬你的夸奖,可以吗?
(学生回答)
师:孩子们,就在花园美丽和荒凉的对比中,我们体会到了赶走孩子时的巨人是自私冷酷和无情的,而此时的花园也变得荒凉,而拆除围墙的巨人是友好,宽容的,花园也随之变得美丽。(板书:花园 美丽 荒凉 自私 冷酷 无情)更让我们懂得了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正是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下节课我们接着探究。
词语积累与分类
师:像这样分类积累词语,容易记忆,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
2.和同学合作排课本剧。
3.整理童话,做成《我喜欢的童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