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哪?今天老师带着大家走进北京颐和园。
1.“颐”字是左右结构,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左边,和哪个字相似?有什么不同?
请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颐字。
它原名“清漪园”,1886年慈禧太后命人重建此园,后改名“颐和园”。有何寓意呢?你看了它的意思就明白了。
2.在字典中,颐有两种解释:颐:脸颊、腮;休养、保养。在文中,我们选择哪项释义呢?
3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7页,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的识字能力,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我会读生字
谁来读一读。这一小组举手的人最多,你们来开火车读。认准生字,读准字音。
小火车开得真棒!让我们把所有词语齐声读一遍。
(二)第二关:我会读句子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三)第三关:我会写生字
这是颐和园中的——长廊,“廊”字是生字,我们观察一下它的字形,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播放视频。
2.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谁能快速找出: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并用直线把句子画出来。
3.生活动。
4.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我们齐声朗读这两个句子,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你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呢?请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6.你都画下了哪些句子,谁来读一读。
生汇报。
7.齐声朗读这四句话。
8.一路走,一路看,边走边看,将自己看到的景物写出来,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9.我请4名同学读一读,同学们思考:作者选择了哪几处景物来写?
四、研读课文,深入感知。
(一)长廊
1.开始今天的行程吧,第一站:长廊。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本段描写了长廊的哪些景物?
3.请用上“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了长廊的美丽景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将这些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4.学生汇报。
①长廊很长。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作者是怎么把长写具体的呢?
②长廊很美。
除了长,还有什么感受?你们看,哪是横槛呀?上台指一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你们也来读一读,会有哪些词句跳出来让你有所感悟呢?(生交流)
你们想象一下横槛上可能画着什么?谁来说一说。说得完吗?
③还有哪美?
长廊中点缀着四座亭子,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我们可以想象,这一种花还没有谢,生接读……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呢?理解“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④如果走进了这样的长廊,就像……是呀,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你们想把颐和园内长廊的这份美丽带回家吗?那就试着背一背吧,将美永留心间。生自由背诵。谁来试试?
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先整体看,再看内部,最后看两旁。全文有一定的顺序,每个段落的描写也同样如此。同学们,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重温这段美好的记忆。
⑥小结:好一个美不胜收的长廊,我们品读着文字,感受着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令人心驰神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本段的呢?下节课我们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去领略万寿山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的识字能力,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我会读生字
谁来读一读。这一小组举手的人最多,你们来开火车读。认准生字,读准字音。
小火车开得真棒!让我们把所有词语齐声读一遍。
(二)第二关:我会读句子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三)第三关:我会写生字
这是颐和园中的——长廊,“廊”字是生字,我们观察一下它的字形,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播放视频。
2.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谁能快速找出: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并用直线把句子画出来。
3.生活动。
4.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我们齐声朗读这两个句子,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你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呢?请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6.你都画下了哪些句子,谁来读一读。
生汇报。
7.齐声朗读这四句话。
8.一路走,一路看,边走边看,将自己看到的景物写出来,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9.我请4名同学读一读,同学们思考:作者选择了哪几处景物来写?
四、研读课文,深入感知。
(一)长廊
1.开始今天的行程吧,第一站:长廊。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本段描写了长廊的哪些景物?
3.请用上“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了长廊的美丽景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将这些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4.学生汇报。
①长廊很长。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作者是怎么把长写具体的呢?
②长廊很美。
除了长,还有什么感受?你们看,哪是横槛呀?上台指一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你们也来读一读,会有哪些词句跳出来让你有所感悟呢?(生交流)
你们想象一下横槛上可能画着什么?谁来说一说。说得完吗?
③还有哪美?
长廊中点缀着四座亭子,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我们可以想象,这一种花还没有谢,生接读……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呢?理解“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④如果走进了这样的长廊,就像……是呀,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你们想把颐和园内长廊的这份美丽带回家吗?那就试着背一背吧,将美永留心间。生自由背诵。谁来试试?
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先整体看,再看内部,最后看两旁。全文有一定的顺序,每个段落的描写也同样如此。同学们,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重温这段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