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写“孟、浩、陵、辞、唯”,会认“鹤”。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2、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学案
一、导入新课
1.讲述有关李白的资料。
2.背诵课后收集的有关李白的诗。
3.了解“送别诗”。
二、开篇巧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
3.读了题目,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1)知道了:
(2)知道了:
(3)知道了:
“黄鹤楼”位于今:
“广陵”是:
“之:”
三、智慧探索,理解诗意
1.自由放声朗读这首诗,做到字正腔圆。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3.根据提示有感情的朗读。
4.回顾平时理解诗意用到的方法。
5.默读古诗,对照注释,看看能读懂些什么,在旁边写写批注。把自己不能读懂的用“?”标出来,待会儿交流。
6.交流: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有哪些地方还没读懂?
7.小组内互相说诗的意思。
8.学会抓重点词体会情感。
四、读中升华,品悟诗情
1.欣赏情景朗读,用心感受作者情意。
2.体会诗人李白可能产生的不同内心:
(1)为老朋友孟浩然旅途的安全担心。
(2)舍不得老朋友离开。
(3)向往和老朋友一起去扬州。
(4)希望老朋友早日归来。
3.分别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感情。
4.小组之间比赛读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课后收集诵读一些送别的千古佳句,感受古人那浓郁的离别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的语文学习经历,能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初步弄懂诗的意思,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于诗中难理解的字和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诗中营造的意境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情,学生更加不好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巧妙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并反复诵读诗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读议结合理解诗意,感悟诗歌内容并背诵。
难点:通过画面想象,体会诗人离别时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
1.课件出示:1、猜一猜: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他是谁?
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3.介绍送别诗。
4.课件出示诗题,师板书诗题。
二、开篇巧解诗题
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
2.引导交流:通过读题孩子们应该知道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人以及要到达的地方。(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孩子了解“黄鹤楼”与“广陵”在今什么地方,重点讲解“之”的含义)
3.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指导。
三、智慧探索,理解诗意
1.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多读几次,读出正确的节奏来。
2.指名初读课文。(至少2人)
师:现在你们都读得很正确了,谁能把这种节奏读出来,把节奏读出来就更好听了。
3、导把诗读出节奏和韵味,出示节奏读。(平时朗读能力差的孩子读)
师:到这里还不够,还要把诗的韵味读出来,这是最难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通过这些诗句要知道诗歌的内容,说说看,平时你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意呢?
4、小组合作交流。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理解和学习古诗,你们有没有好的方法?(孩子们畅所欲言说他们自己的方法)
5、理解诗意: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4)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四、读中升华,品悟诗情
1、“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2、揣摩李白当时的内心情境。
3、再度诗文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名诗佳句,感受古人那浓郁的离别之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六、板书设计 西辞黄鹤楼
叙事
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依依惜别
碧空尽
写景
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