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巨人的花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但孩子们毕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所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当然,在设计中不必破坏童话的原汁原味,要巧妙地把童话的味道调得更浓,这就得凭借教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畅想。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读童话,而且也能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写好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
1、写好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平时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喜欢读这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二、初步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相互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相互指正。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小组长负责,帮助组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学习展示
强调: 溢、牌、隆 覆 凝
5、用文中的某个词语说一句话。(如: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6、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7、填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最后,当巨人拆除围墙后,花园又( )。”他明白了( )。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师范写:覆 凝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熟练地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文中的画面,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
2、联系生活,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文中的画面。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文中的画面。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文中的画面,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
2、联系生活,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文中的画面。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 词语
2、回忆主要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巨人的花园曾经是一个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所以,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巨人的语言感受到了他是一个自私、冷酷的人,回忆:
次数
当时情况
巨人的表现
训斥话语
体会
第一次
正在玩耍
很生气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自私
冷酷
第二次
悄悄钻进花园,为花园增添春意
又发脾气了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第三次
那个可爱的孩子没有离开
巨人大声叱责
喂!你赶快滚出去!
引读:正是这个自私冷酷的巨人,当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得时候,他生气地说----当孩子们悄悄钻进花园,为花园增添春意时,他又发了脾气----当那个可爱的孩子未曾离开,他就呵斥道----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来了解、认识巨人。
二、走进文本,理解内容
1、巨人的自私冷酷不单单表现在他的话语中,更彰显在他的行动上,如第一次把孩子们赶走后他就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2、同学们,这高高的围墙,这无情的告示牌,除了禁止了儿童入内,还禁止了什么入内呢?请大家捧起课文纸,自由读第6自然段。
出示: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1)而此时此刻,围墙外是什么季节,什么模样?围墙内呢?看来,墙内墙外两重天哪。假如你是文中的孩子想到花园里玩,看到这高高的围墙,无情的告示,你会怎样想?
(2)填空:
围墙外面是鸟语花香,里面是 ,外面是笑脸,里面是 ,外面是温暖,里面是 。
(3)指导朗读:师:你觉得这儿的两句话,该怎么读,才能读得有味道?
(春暖声音响亮一些,快一点,寒冬低沉一些,,慢一点。)
(4)巨人拥有的只能是-孤独、寒冷,只能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一个人忧郁地想—
(5)你可怜他吗?同情他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即兴板书)我们对他的劝告他听吗?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超强的魔力。
2、感悟神奇,研读孩子和春天的关系。
(1)我们知道,后来的巨人有了很大的变化,谁使他有了转变?默读8-11自然段,静静地读,静静地想:小男孩创造了哪些奇迹?
强调: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太神奇了!其他孩子有这种超能力吗?哪儿写到了?现实生活中可能吗?这就是童话。童话想像特别丰富,里面的人和物都可以具有超强的能力,所以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很生动趣。本单元的习作就要求大家写一篇童话故事,大家可尽情放飞思维,大胆想像。
(2)想象: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想像画面:小男孩( )地站着,脸上显得( ),他没有( ),却用他那( )看着巨人。他好像在对巨人说( )。然后他( )地一伸手,( )出现了,桃树马上长出( ),露出了( )。
加上你的想象,有趣的故事就会变一幅会流动的美丽的画,边想像画面边读句子。
师:看着小男孩纯真的眼神,巨人仿佛读懂了这一句句无声的劝告,他心里感到——火辣辣的。他感到后悔——莫及。感到羞愧——不已。
(3)重点研读: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启动你们的慧眼,找出段落中能体现本段中心意思的一句话。(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再快速找出句子中的两个关键词吗?(孩子 春天)
师:孩子,春天,春天,孩子。拥有孩子,他就能享受春天,赶走孩子,他就失去了春天。王尔德在给儿子讲《巨人的花园》时,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问什么哭了?王尔德说:明媚的春天,可爱的孩子,多么美呀!我是为真正美丽的事物感动而流泪。
于是,王尔德感动地写下了------(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巨人恍然大悟--------(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所以他马上拆除了围墙,找回了久违的快乐和幸福,于是就有童话故事美好、圆满的结局。让我们通过朗读为巨人的大彻大悟来点个赞吧!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三、回归故事,体验幸福。
1、师:孩子们,童话故事就是这样,在优美的语言中,描绘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就像小河一样弯弯曲曲,长长的小河中,潜藏着一颗颗闪光的试金石,那就是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3、试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四季四画 冰天雪地
宽容
快乐
奉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