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课本中所选编的古诗大都浅显易懂,大多数学生具备查找、探究的学习能力,能通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诗的大意,但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大,加之学生对人物以及古诗的背景了解又浅,学生就很难与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对诗情、诗境的感悟需要教师的引导。
1、有感情地诵读,在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对中国传统诗词的热爱。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有魅力的便是古代诗歌,千百年来人们把诗作为情感的寄托。记得我们学过的《赠汪伦》吗?李白乘舟将欲行……(生齐背)这首诗就表达了李白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情厚意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今天咱们就要继续来学习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诗——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读题)。
师边讲解生字边板书
“鹤”:“鹤”是一种鸟,所以它是鸟字旁;
“孟”:(指导学生注意“孟meng”的读音,生读出音2遍)。书写时,下面的皿字底要托住上面的“子”
“陵”:(师写后再播放课件)这个字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中比较难写的,左边先写一个双耳旁,右边的部件中间是撇、点,最后的这一捺的捺尖要写得长一点。
好,请同学们把这个“陵”字在书上写2遍。
2、释题。
师:这是一首送别诗,谁能完整地解释一遍诗题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到扬州去)
师:那送别的场景该是何等的感人啊,我们再把课题读一遍。
3、交流资源。
师:那黄鹤楼在哪?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同学们课前都去查找了关于这首古诗的资料,有些同学已经把资料做成资源包,拷到了老师的电脑上了。下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你们查找到的资料,待会儿请各组派代表上来介绍。(生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介绍你们组收集到的资料(请2个小组。1组介绍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1组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师评: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还能学以致用,非常好。
师: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在学习之前咱们先来看看这送别的场景吧。(课件播放视频)
1、自读。(要求:1、自渎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了解诗意。2、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1)学生自渎古诗、了解诗意
(2)交流反馈
师:哪位同学先来读读这首诗?(评:你的字音都读准了\你能把诗句读通,节奏的停顿也读出来了。)
①“故人”? ②“烟花三月”?“孤帆”? 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③说说诗意 师:下面谁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评:你能通过书本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很好。
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
师: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都非常强,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一、二行诗读出来。
谁能告诉老师,诗中的“西辞”是什么意思?
2、以图释意。
师:你们看,(课件)这是孟浩然离去时的路线图,李白所处的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诗中说的“西辞”应该就是(面朝西边辞别),点明了这一方位。
师:好,请你把第一行诗读出来。
指导:“孟浩然是在辞别好友,可是我感觉不到你们是在辞别好友,再读”
3、以诗解诗,想象积累。
师:孟浩然乘舟从西往东去了扬州,你把第二行诗读出来。
师:是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谁能用词或者积累的诗句来来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
生:是百花盛开的三月;是细雨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的三月)
师:说得好极了,三月美,你的语言更美;你课外积累的诗句真多;老师真佩服你;你用的词真准确。
师:同学们说得真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三月的扬州看一看。(播放课件)
你们看,烟花三月,江南草长;细柳轻斜,淡淡飞絮;桃花正落,残红河边。这是烟雨笼罩下的扬州,依稀如青衣粉黛的古代女子。绿柳迎风飘舞,山茶、石榴、杜鹃、碧桃,妩媚的身姿倒映在河中,这就叫“烟花三月”。
4、指导朗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诗句读好,谁来把第二行诗读一读?
师:正如同学们所读所感,三月的江南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可是诗人却无法和故人同游。你们想象一下,李白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说后即读)
师评:在这么美的季节里,李白却不能陪同友人同去扬州,心中不免感伤。这是你自己的体会,很好。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祝愿友人能欣赏到扬州的美景。
师:好,带着自己的体会,全班一起把诗的前两行读出来。
(一)品诗悟情,以情促读。(出示第三、四行诗)
1、师:带着万般的惆怅,李白目送着友人乘舟远去,全班一起读读第三、四行诗。
师:同学们联系刚才理解的一、二行诗,你们对这两行诗又有什么体会?(指名说后读)
“孤帆”是什么意思?(孤零零的一艘帆船)师板画、板书“孤帆”
评:你的读让我眼前看到了一艘孤零零的帆船。
师:这时候正值烟花三月,长江口岸船来船往,为什么只有一艘小帆船呢?
师:好,那请你把这行诗读出来。
2、师:除了“孤帆”,在这行诗中还有一个字用得很好,哪个字你们知道吗?(尽)谁来说说为什么?
师:“尽”的是孤帆,那不“尽”的又是什么?——“唯见长江天际流”体会诗人目送远帆,似乎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江水,将友人送到目的地。(体会两位友人的深情厚意)
指导朗读
3、(出示第四行诗)
师:当友人的小船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李白还在江边看,这时他只看到什么?(长江水)。
哪个字说明他“只”看到江水(“唯”)请你读出这句诗。师板书“唯”从这个唯字,你体会到什么?
师:我们刚才说过这时候是大唐盛世,长江口岸热闹非凡,他怎么会只看到长江水呢?(生说完即读第四句)
师:大家想象一下,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李白此时的心中会想些什么?(3生说后读)
评:是啊,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就像这滔滔的江水流向天际. 师板画、板书“流”
师:咱们就带着这样的体会,一起把三、四两行诗连着读一读。
(二)展开想象,入境悟情。
1、师: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课件)
现在,你们就把自己当作大诗人李白,站在长江边上,望着帆影远去,船开了好一会儿了,你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两句诗——(生深情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成一点小影儿了,李白舍不得啊,不想走啊!他踮起脚来,还在那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生深沉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消失在了蓝天碧水的尽头,想起昨日种种,他心潮澎湃,高声诵到——(生激动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故人归去,依依惜别,让我们一起走入诗中,去感受诗人那如江水般深沉的情谊吧。(课件“烟花三月”)
能把这首深情的古诗背下来吗,一起试试看。
全班配乐齐背。
1、师: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临江登楼目送友人离去,你们还知道其他关于送别的古诗吗?
师: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送别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
课件出现《别董大》《山中送别》《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师感情朗读第一首,指名学生读其他首,全班齐读最后一首。
师: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在古代有学多诗咏离别,在现代也有许多描写离别的诗歌,大家回去后可以再去收集其他现代的送别诗歌,读一读,背一背,下次咱们见面的时候再一起办个“送别”的诗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