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会写“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看画面、想画面、角色体验中,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有些学生也并不陌生,甚至已能琅琅背诵,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需教师的指导,才能与诗人引起情感的共鸣。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师:“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今天的课堂,我们将走进中华好诗词的殿堂。又到了古诗词背诵的时间了,请徐瑞桐同学接着为我们背诵一段《离骚》。(学生背诵)
师:《离骚》是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屈原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继屈原之后,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这位诗人就是李白。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李白的了解。
学生交流:谁来背一背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赠汪伦》)今天我们的“中华好诗词”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2、师: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围绕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请一位同学试着把题目的意思说一说。
(课件出示)目标奖励:A能有感情朗读古诗的同学是学习古诗的天才;B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古诗的奇才;C最先背过这首古诗的同学是良才。
师:希望同学们充分展现自己积累的古诗词,争取成为本节课的“诗词小达人”!老师会在课堂结束时颁发这枚“诗词小达人”勋章,期待你的出色表现!
(一)、根据要求读诗
师:请同学们回忆以往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共同梳理出:可以借助工具书,读注释、看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古诗,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几个友情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2)通读全诗,我理解了这些词语:
(3)我的疑惑:
如果有什么收获和困惑了都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字。注意“陵”的发音及最后一部分的名称是“折文”。
2、检查朗读情况。
师:刚才老师看有的同学边读边把重要的内容画出来,我非常欣赏这些“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同学。那我先来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得飞快。
师:孩子,看你读得这么津津有味,你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适时评价:你读得很有感情,你是学习古诗的天才!
孩子,看你听得这么全神贯注,你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适时评价:你读得真好,你身上有诗人的气质!
(1)划节奏读诗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流利,我们知道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有节奏地读才能把诗读得更美,这首诗的节奏你打算怎么分,想一想,想好后动笔在书上划一下,再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范读。
(2)齐读古诗。
师:请全班同学按照刚才的节奏读。
3、汇报交流
(1)我理解了这些词语:
(2)我的疑惑:
1、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解决“黄鹤楼”“西辞”“下”
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介绍黄鹤楼。出示课件电子地图进行讲解: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告别。所以西辞的意思就是向西边告辞。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所以说下扬州。
(2)抓住“烟花三月”这个词,进入诗境。
师:同学们,这场送别发生在烟花三月的春季。
师:大家可以从“烟花”一词想象三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样的?能用你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生:姹紫嫣红、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繁花似锦……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景吧!
三月扬州是最美的时候,瘦西湖畔,杨柳依依,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扬州自古就是繁华之地。李商隐在诗句中说隋炀帝想把国都迁到扬州:“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芜城”就是扬州。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感受古代诗人笔下的烟花三月世界。你能否用一句诗句表达所看到的画面吗?
课件出示一幅幅烟花三月的美景图,教师边放课件边解说,学生尝试说古诗句;柳是春天的使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再去看看那儿的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映入眼帘的鲜艳的桃花让你想到了哪句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哗啦啦的流水奏响了春天的音符,小鸭子第一个知道(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眼前这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来自于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天的觉不知不觉就让这个小精灵给吵醒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师相机板书:景美)。
(3)体会情感
师:同学们,好友孟浩然要去这么美的扬州城,如果你是李白你此时心里会怎样想?
(学生也许会说:)
生:我真的为他高兴,在这么美的季节去扬州。
生:我真的很羡慕他,真想和他一起去。
生:……
(4)指导朗读
师:那么就让我们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读出诗句的美丽。
生:……
生理解前两句诗意,进入诗境。
2、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师:孟浩然在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是很向往。此时,江边杨柳依依,沙鸥点点,友人的船越行越远。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让我们读读诗的后两句。
生读。
师:从大家的朗读声音里,我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情感,那么诗人和朋友想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感?
生: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你从诗的哪些词感受到了这种情感?
生:“孤帆、远影、唯见……”
▲品“孤帆”“唯见”
师:在唐朝盛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生说理由。
师:对,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
▲悟“远影”“尽”
师:船是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它没有现代的汽艇或轮船的速度快,从这个远影中你知道了什么?“尽”的意思是?
(预设: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时间长,可见两人的感情深)(师相机板书:情深)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师:当时的李白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洒壶,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了十多岁,但年龄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对孟浩然的景仰。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么亲密的友人马上就要离开了,当时的李白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也许会说)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会想孟浩然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相见。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会在心里默默祝福孟浩然一路平安。
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载不回来呢,我会对他无比的思念。
……
师: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
生读。
师:如果我是李白,一定会吟诵起这句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在船上渐行渐远的孟浩然,面对与自己依依不舍的李白,此时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烟花三月美如画,不及李白送我情)。
3、回归整体,体验诗情
师:请大家借助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闭上眼睛进入意境,并试着配乐背诵全诗。
师:大家都能背诵这首诗了,你们是学习这首诗的良才!
1、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
2、总结评价:同学推荐本节课表现出色的“诗词小达人”并说明理由。
(任选其一)
(1)搜集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背一背。
(2)搜集李白的古诗词,尝试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