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鸟的天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 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 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 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
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大 茂盛
(二)学习“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
“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 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 自由读课文第 12 13 自然段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 (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 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
在课文里 用“应接不暇” (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 (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 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1 自由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 2 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1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鸟的天堂
树:很多 枝繁 叶茂 (静)
喜爱 赞美
鸟:叫 飞 扑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