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 并能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本班学生平时能积极发言,但课上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不稳定。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语感一般。因此这节课我注意及时鼓励,设定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谜语导入,简介李白
2、学生补充有关李白的信息 ,复习送别诗《赠汪伦》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提示:注意个别生字 的写法
(一)、引导自学
1、师:围绕“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我们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生 提出问题,师 板书问题)
预设问题:谁送谁?在哪送?送到哪?何时送?怎么送?为什么送?……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想弄懂这些问题,就要认真读诗,下面就是我们的自学时间了。
2、根据目标导学提示自学
(教师课件出示)目标导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特别提示:
自学(读通古诗,根据工具书和注释读懂诗意)
合作(组长分配任务检查自学情况,并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 二)、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展示 指导朗读
1、检测朗读 (多媒体出现古诗) 师做适时评价。
重点指导读诗的节奏,读出诗韵。
2、学生汇报展示 (问题答案)
相机介绍黄鹤楼 ,理解“ 西辞、“下扬州” 等词语。
出示图片,理解“烟花三月”,换词描述?积累语言。
3、指导朗读,指名读。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更美。那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
练习---指导---指名读
4、体会情感
师: 三月的江南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最该携友同游的季节。可是诗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色当中了 么?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那有什么?看见什么了呢?( 孤帆 远影 碧空 长江。)
师: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为什么只见孤帆?
师:那李白为什么如此久久伫立江边送孟浩然呢?---伤心 难过 依依不舍 (板书:依依不舍)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仅仅28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从诗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么?
2、师放课件 生在乐曲声中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3、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没有解决,那就是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认识的,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情感?孟浩然为什么要去扬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
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幻灯片出示
1、 李白和孟浩然的相识故事。
2、孟浩然去扬州的原因。
3、李白的《江下行》
练习朗读《江下行》并小组讨论理解诗意
(六)、小结
师: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生可根据老师的示范做句式练习)
什么是友情那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七)、作业布置(选择其中两项完成即可)
1、背诵并默写本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预习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3、搜集张九龄作品读一读
4、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积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