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落花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对比、借物喻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四件事,学习了课文的前三部分。通过阅读,知道课文谈论了有关花生的两个话题,即“你们爱吃花生吗”以及“花生都有哪些好处”。确定了父亲关于花生好处最可贵的一处是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在摘抄积累的同时进行了课下思考。
同时,在学习第一课时中,学生对于资料袋进行了第一次阅读,初步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资料。在第二课时理解重点语句后,将进行资料袋的二次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还有,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发现了文章的四件事并未平铺笔墨,而是有详有略的,而这样写的好处,也将在第二课时习文后得以揭示。
通过前测,学生对于重点句的理解比较表面化,没有太多自己的感受,需要在第二课时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初步感悟写作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在母亲的建议下,我们将后院的空地开辟出来,种上了花生,如今收获了。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与我们一起在后院的茅亭里过收获节,难得的是,父亲也来了。一家人在一起品尝花生做的食品,话题自然也离不开花生。还记得父亲与我们都谈论了关于花生的哪些话题吗?
议花生——感受花生外表平凡内在不凡的品质,感悟对比的写作方法。
整体感知“议花生”内容
学生默读3-15自然段,思考大家分别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
在学生初步交流课文内容后,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了解花生的什么好处。
出示花生好处的补充资料。
理解父亲的话:通过对比感受花生外表平凡,内在不凡的品质。
指名读父亲的话,思考: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利用文本,通过对比感受花生与桃子等其它水果的不同,初步感悟对比的写作方法。
学生谈感受。
对比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结合生活,通过对比感受花生外在的平凡与内在的不凡,深入体会花生的品质,继续感悟对比的写作方法。(板书:外在平凡,内在不凡)
教师小结方法。
在理解内容之后,教师小结方法:同学们刚刚通过对比课文内容感受了花生与其它水果的不同,感悟到了对比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接着又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论了花生外表的平凡和内在的不凡,这就是对比在你们语言交流中的运用啊!(板书:对比)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将对比这一方法运用到你们将来的写作中去!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完整地读读父亲的话。
学花生——理解父亲对我们的希望,初步感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引读关键语句
教师通过引读引导学生学习关键语句:父亲说这样的话,实际上想告诉我们什么?作者怎样解读父亲的话?
学生谈体会
二次利用资料袋,并进行资料补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许地山是否真的懂得了父亲的期许?二次阅读资料袋。
补充许地山资料。
结合生活继续深入理解。
教师用导语引导学生:我们生活中也有着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为我们做着最最实在的事情。你想起了谁?学生会谈到:交警、清洁工、保洁员、送奶工……
学生在体会情感之后进行朗读。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是的,他们就像花生一样——学生接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有用,他们就是平凡的但对社会默默奉献的人,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人,不要做——学生接读“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板书: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小结方法:
父亲借助花生外表平凡,内在不凡的品质,来教育我们做个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样的写法正是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在理解文本之后分角色朗读全文,回归文本整体。同时思考第一课时遗留问题:课文的写法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体会写作要详略得当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可以体会出有详有略的写法可以使重点更加突出,把想表达的内容更加充分地表达出来。教师借机告诉学生这样的写法就叫做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拓展思路
写法指导
进行练笔
学生选择一件事物进行练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当堂展示
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