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学会看病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 认读“埋怨”“剥豆”,理解“按图索骥”的词意。
2. 读懂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三个故事中共存的对母亲内心纠结心理的描写
3. 能透过梳理母亲的心理路程图理解母亲纠结心理背后表达的母爱。
五年级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学会看病》这一篇文章来说,孩子读懂故事内容非常简单,但是读懂母亲内心纠结背后的母爱却有难度。
能透过梳理母亲的心理路程图理解母亲纠结心理背后表达的母爱。
1.孩子们,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是《学会看病》,今天除了它我们还要读《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为什么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学,我要在这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2.先走进第一个故事《学会看病》。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 怔住 艰涩 埋怨 喋喋不休 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 ○1开火车读,正音:埋怨。 ○2理解“按图索骥”的字面意思。
(2)听文章1-20段录音,借助“按图索骥”在文中的意思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3)默读文章21—27段,故事还写了什么?体会母亲纠结的内心。(板:愿,不愿)
3.第一个故事读到这,读第二个故事《剥豆》,自由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提炼:让,不让)
4.关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快速默读。如果说刚才两篇描述的是母亲愿与不愿,让与不让的纠结,那这篇呢?(板:打,不打)
5.聚焦板书,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三篇放在一起学?提炼议题——纠结的母爱。(板:纠结的母爱)
1.通读三篇文章,我们发现文章都在表达纠结背后的母爱。那么毕淑敏又是怎样把这纠结的爱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细细走进文字,走进母亲的心路历程,分工合作,一二组读《学会看病》,三四组读《剥豆》,完成两张母亲的心路历程图。
出示: 《学会看病》心路历程图 愿 ( ) ( ) ( ) ( ) 不愿 ( ) ( ) 《剥豆》心路历程图 让 ( ) ( ) 不让 ( ) ( )
2.板贴学生完成的心路历程图,目光聚焦《学会看病》中母亲的心路历程图。
(1)指生借助关键词说母亲的心路历程。
(2)情景朗读,读出母亲在儿子走后的后悔、忐忑及对自己的谴责。 (3)如果此时儿子还未回来,母亲会怎么做?感受母亲纠结背后深深的母爱。
3.继续看第二张图。
(1)指生说剥豆比赛中母亲的心路历程。
(2)男女生对读,读出慢快缓紧的节奏变化中的母亲的纠结。
4.随着这两张心路历程图,你是否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在她气急时扬起手臂的瞬间,想到这瞬间的背后也有过这样的纠结:
(1)出示《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片段,指生读。
1.三篇文章,一种情感。这份纠结的母爱有没有唤起你内心的波动?此刻,有没有话想对母亲说。选择一个故事,写下你内心对这份爱的呼应。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母亲,我不会埋怨你在我生病时的冷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打你时扬起的手臂。
母亲,我不会埋怨你在打我时扬起的手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剥豆比赛时的瞻前顾后。
母亲,我不会埋怨你在剥豆比赛时的瞻前顾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你们已经读懂了母亲这样的心声,齐读《学会看病》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