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七律·长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3个生字;
2、读懂这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还能背诵这首诗。
3、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乐观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能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这首七律诗,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红军长征的历史毕竟已经远去,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和体会长征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五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巧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课前我尝试把语文课与信息技术课整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重温长征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堂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诗的意思,背诵这首诗。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1.(板书课题)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吗?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在一年的时间里,红军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这伟大的壮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毛泽东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的诗篇,就是这首—— (同学们齐读课题)《七律•长征》。
师讲解:注意这个分隔符,它把课题分成了两部分。 “七律”指诗的格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出示课件)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每一句为一联,共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学生批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师小结:长征历尽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而作者仅用短短的8行,56个字就生动概括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历程,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中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1、过渡: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你们能独立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吗?别着急,先明确任务:(出示课件,明确学习环节。)
学 习 提 示 (一)
a、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b、我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c、我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自主学习( 分钟)
3、同伴互学( 分钟)
过渡:同桌是你最好的学习伙伴,让同桌来检验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吧。如果你的同桌表现不错,请为他点赞,推荐他参加展示。
4、交流展示,相机指导( 分钟)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学习能力真强,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真了不起!作为奖励,老师再教你们一招。想学吗?学习诗词的关键就在于诵读,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怎样才能做到呢?抓住重点词来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诗词的方法。让我们也来试试吧!
1、师问:远征难吗?红军怕吗?哪些诗句和词语,让你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让我们深入学习,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吗?(出示课件,明确学习环节。)
学 习 提 示 (二)
a、找 哪些诗句和词语,让你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
b、批 划出你找到的诗句和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写在书上。
c、读 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展示出来。
2、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发挥团队的力量呀!组成四人小组,分享自己的精彩,解答自己的疑惑。为自己的小组点赞!
3、全班交流展示,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
1、(出示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远征难、万水千山”写出了长征的漫长和艰辛。
“ 不怕”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只等闲”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一下红军的大无畏革命气概?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远征难 只等闲 )
2、(出示课件)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逶迤、磅礴”形容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雄伟。“细浪、泥丸”形容山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写山大,表现红军远征的艰难,写山小,表现了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事的英雄气概。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勇气概。
红军就是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越过了高大雄伟的乌蒙,走出了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谁能把你的感受送进文中去读一读?
3、(出示课件)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金沙、大渡”是万水的代表,从“暖”和“寒” 是一对反义词,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出不同的情感。
暖:含有暖洋洋的胜利喜悦心情。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很严,但红军特别幸运,刚到渡口就俘获了了过江侦察的敌船。凭借这条船,红军到了对岸,敌人还以为是侦察兵回来了,没有任何防备,红军活捉了守卫的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阵地,红军连夜过江,等到敌人的追兵赶到南岸,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寒:泸定桥横空高悬于湍急的大渡河上。红军过桥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走,渡河的勇士们攀着13根101米长的铁索,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弹雨前进,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快把你的体会化作你的朗读,读出来吧!
4、(出示课件)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是啊,翻越雪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相机描述:岷山海拔4000米左右,高入云霄、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红军我们的战士何喜之有呢?原来这是长征最后的征程。
反复朗读,练习评议,背诵全诗。
师总结:
本诗的作者毛泽东,他用凝练的诗句将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主题鲜明,生动形象,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豪迈的气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谁敢接受挑战,能背诵一下吗?(学生试背)
课外延伸:
学习了《七律 • 长征》,短短的56个字,就让我们重走了长征路,可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老师还带来了几首毛泽东的诗词,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欣赏诗词)
毛泽东的诗词还有很多,网上也有许多相关的资料,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一些毛泽东诗词,进一步感受毛主席诗词的艺术魅力!
最后老师愿智慧和乐观永远伴随着你们,愿这种长征精神永驻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七律 • 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