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9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有一定了解,本课主要从抓各种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体会主席的常人情怀和伟人胸怀。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导入(放悲哀音乐)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青年时不幸失去妻子,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幼子,后来,这位老人又相继失去至亲的二弟,三弟,妹妹,侄子,还有他未成年的第三个儿子,然而命运并没有停止对这位老人的折磨,在他年近六旬时,上天又夺去了他的长子的生命,这位经历了常人通难以想象的痛苦的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人公,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毛主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题目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示课件)
师:谁知道这句诗的意思?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课题理解就更深刻了,生再读课题。
介绍课文背景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和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关,下面让我们回到1950年去了解这段历史,出示课件
抗美援朝战争是指1950---1953年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援助朝鲜人民的战争,1950年6月27日,美国政府公然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15个仆从国的军队,发动朝鲜战争,美国政府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把战火煤到我国东北边境,并派海军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10月8日,中共中英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我国志愿军共歼灭敌人109万人,但我们志愿军也有75万名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青山处处埋忠骨》和这75万名英雄中的一位有着紧密相关,让我们进入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请二个同学交流,老师归纳:一个电报,二个请求,一个批示
抓关键语句,体会悲痛
师:本文源自于一封电报(课件出示电报)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xùn)职……
师:勋鉴是什么意思?
师:电报中提到的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长子)身为一位父亲的主席自从接到这个电报起,就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他脑海中浮现的一直是他的爱子(放毛岸英的头像课件)同学们,哀莫大于老来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呀,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思念,儿子却再也回不来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表现毛主席失去爱子无比沉痛的句子,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学生默读,划语句
师:我注意到了你作了批注,你来说说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主席的悲痛
交流一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请你再读这句
师: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思念,等来的却是一封儿子永远回不来的冰冷无情的电报,主席收到电报后,他脑海中想到了什么情景(引导学生回答主席和爱子的快乐时光)
师:这一切都已经不再回来了,儿子已经走了,主席只有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但是抽烟又怎能消除儿子的悲痛呢,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交流二
师:还有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主席的悲痛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着。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主席的痛苦。(紧锁的眉头 情不自禁 喃喃)
师:紧锁的眉头让我们感受到了主席无尽的悲痛,他只能将这份悲痛化作对儿子轻声地呼唤(课件出示)“岸英!岸英!”
因为自己是主席,所以不能把悲伤的情绪传染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但此时,他只是一位父亲,他情不自禁地呼唤起儿子的名字(课件出示)“岸英!岸英!”
交流三
师:还有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主席的悲痛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师:眷恋就是思念,留恋的意思,这三个词对于表现主席的悲痛,你们有什么看法
师:主席他在眷恋什么
是啊,以往的一切是多么令人怀念,但这一切都已成空,请你们再读这句话
成空成空已成空,主席只能仰头望着天花板,他为什么要望着天花板
悲痛悲痛复悲痛,让我们将主席无尽的悲痛融进这句话,再读
体会伟人胸怀
当彭总要求将岸英的遗体破格运回国安葬,与此同时,朝鲜首相金日成也请求将岸英安葬在朝鲜时,身为父亲的他又怎样抉择的呢,我们来读这段话(课件出示)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mā),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师:这段话,你有什么想对主席说
2、师:是的,主席处处以身作则,当年岸英因为差一个月就到法宝结婚年龄而去求父亲批准时,主席断然拒绝了,然而,主席也毕竟是一位父亲呀,失去儿子的他又怎能不悲痛呢,但文中没有直接用一个悲痛这样的词,而是通过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悲痛的(课件出示)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楠楠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mā),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这些都是什么描写,文章正是运用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主席作为一个常人的悲痛情感,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人伟人的胸怀
相机板书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悲痛万分 归葬朝鲜
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
师: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取电报时,电报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课件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主席这是要让岸英长眠于朝鲜呀,当他提笔写下批示的那一刻,他一想到(课件出示)岸英八岁时就同母亲一起被关进牢,母亲死后,他同二个弟弟在街头流浪达六年之久
主席有多么悲痛呀,我们可以想象主席写下批示的那一晚,是多么地痛苦,请同学们想象,当天晚上,主席因为失去儿子,思念儿子,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可以《辗转难眠的一夜》为题
总结
师:同学们,让我们因为一位平凡的父亲的悲痛再来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同学们,让我们因为一位伟大领袖的自豪再来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