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七律·长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开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了长征途中的“难”,以及毛泽东、红军战士不怕难,理解了“闲”字。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诗句中的后六句话,进一步体会全诗的主旨,感受主席诗词的艺术魅力。
感悟
“五岭、乌蒙”两座山脉难在何处?
看图片体会:五岭,长约600千米、宽约200千米,横跨四省;乌蒙山;一位作家写到,可以用累死一匹马的程度来丈量两山之间的距离。平均海拔2080米,最高峰4200米。
哪个词写出了“难”?
在红军眼中这样的山又是如何的呢? 哪个词体会出“闲”?(腾细浪、走泥丸)诗句意思?什么手法?(夸张、比拟)突出显示了什么?(微不足道)山怎么会动起来?山真的会动吗?谁在动?速度怎样?
练读
红军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自然天险,为摆脱敌人的追击和堵截还要进行惨烈的战斗。
读五六句诗。
红军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为什么用“暖”字?
过大渡河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用“寒”字?
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要一个月的时间,敌军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所以,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抢在敌人大部队支援之前在泸定桥西岸与敌人交火。(看课件)
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泸定桥13根铁索高悬于湍急的河流上,桥长约百余米,高达数十丈。当时桥上铺着的木板都被敌人抽掉,桥下江水湍急,桥头敌人在疯狂扫射。
说感受。哪个瞬间触动了你的心灵?都凝成了诗中的一个字“寒”,只是铁索的冰冷吗?还有什么含义?
这两句诗读出什么不同?练读。
“难”还体现在哪?(岷山)
(课件) 终年积雪,主峰雪宝顶海拔
诗句中体现出“难”了吗?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喜)喜从何来?为什么“尽开颜”?
翻越岷山,进入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中国革命的道路一片光明,战略大转移已基本实现,眼中那风雪交加的路也美不胜收。这种喜悦自然更胜一筹。
练读,读出喜悦。
纵观全诗,“难”“闲”都有体现,但主席着重突出的是哪个字?是一种什么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乐观)
毛泽东以苦为乐、以险为乐、以逆境为乐,这就是伟人的胸怀!带着乐观、激昂,练背。
这首诗,被谱成了曲子,几十年来久唱不衰,和着这雄壮的乐曲,指背、齐背。
毛主席是怎样看待长征的呢?他说: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
(练笔)
拓展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还写了一首词《清平乐 六盘山》,六盘山是1935年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读读全词,注释,有什么感受?喜欢哪一句?(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眷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的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的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练习朗诵。
结合这两首诗词,你觉得毛泽东诗词有哪些特点?(讨论)
(课件)艺术风格。
你还知道那些毛泽东诗词,能说一两句吗?
在饱受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号角,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愤图强、走向世界前列的战歌。他的诗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希望同学读一读,进一步感受伟人胸怀、领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