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梅花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策略与方法: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教给学习方法。
通过多元学习,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通过多元学习,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
感悟“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一.课前谈话,走进梅花
1. 同学们,喜欢梅花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梅花。关于梅花你有哪些了解?
2. 导入课题。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深深眷恋着梅花,梅花身上到底有哪些品质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梅花魂》,请齐读课题。
3.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魂字,左边的云表示空中流动、变幻的气流,右边的鬼指支配心灵的神秘能量,古人把云和鬼合在一起组成魂字,表示魂像云雾一样似有似无。所以魂在词典里有一个解释是: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比如:魂灵,鬼魂。魂还有一个解释是指精神或情绪。如:魂飞魄散,魂不守舍。这里的魂,指的就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像这种用法,我们汉语言文字中也经常用到。比如:民族魂,中华魂。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
现在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梅花精神的句子,请用波浪线把它勾画下来。读书准备:拿书,提气,腰挺直。开始!
(二)解读梅花魂
1.请你读一读你勾画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3.师:在这段话中有几个愈字?(四个)“愈...愈...”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加深,你可以找个词语来替换它吗?你能带进去读一读吗?你从梅花身上读出了什么可贵的精神?
图片出示:看,孩子们,这就是梅花,傲雪独放,斗寒吐艳。
这样的梅花,愈是寒冷,他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是风欺雪压,他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所以外祖父称颂梅花“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 气的!”
4.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排比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应该怎么读?你来试一试。我们在读的时候,(1.就要像他一样,语气要一句比一句加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5.我们在读排比句的时候语气要一句比一句强,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读出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6.让我们再次在朗读中去感受梅花的精神魅力。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最有骨气的!”(你们的朗读让梅花开遍了整个教室。)
7.同学们,这就是梅花的精神,这就是梅花魂,原来外祖父喜欢梅花是喜欢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
(三)解读民族魂
1.老人除了赞美梅花,还在赞美什么?(也在赞美具有梅花气节的人)
2.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
3.我们一起读。
4.梅花的品格让我们为之敬仰,它的品格影响着、感动着多少华夏儿女,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5..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
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爱国之心永不变。这就是梅花精神的写照。
越王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就是梅花精神的写照。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刘胡兰:毛主席为她留下万古流芳的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还有,不怕严刑拷打的江姐,舍身投江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有是有梅花气节的人,他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读: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不仅具有梅花精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更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颗--爱国心。
6.原来外公赞颂梅花,就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具有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魂。(板书民族魂)。
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所以外公教育莺儿一个中国人---(生读)“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是啊,外公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自己的外孙女做一个---有梅花品质的人。
这段话外公仅仅是对莺儿说的吗?(不是)还对谁说?(所有的中国人)其实,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
(四)品读爱国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的五件事--教我读诗、潸然泪下;弄脏墨梅 、 严厉训斥;无法回国、痛哭流涕;临行赠梅、思念祖国;赠送手绢,泪眼朦胧。在这五件事中,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的三次哭泣,(潸然泪下,痛哭流涕,泪眼朦胧。)一次发怒(严厉训斥)为什么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会一次又一次地伤心流泪?(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2.你从哪里知道的?下面请孩子们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细细品味外祖父的三哭一怒,勾画出能体现外祖父爱国心,思乡情的句子,读一读,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体会。(出示学习要求)
3.汇报。
(1)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外祖父爱国思乡的句子?
生: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二自然段,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从这儿我体会到外祖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
(2)在外祖父的三次哭泣中,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外祖父的爱国心,思乡情?
请大家看到第11自然段,看到这个句子:想不到外祖 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的哭起来......
还有吗?
请大家看到第28页第15自然段,“船快开了....梅花。”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4)外祖父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时,为什么常会流泪?
生:外祖父觉得自己就是一位漂泊他乡的异客,每逢佳节,老人也格外思念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思念的亲人。这句诗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落泪。
生:外祖父想春草绿了一年又一年,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啊?
生:无边丝雨细如愁,外祖父的乡思乡愁就像这无边的细雨一样,这些诗句都勾起了老人思乡情,
所以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外祖父会流泪。
(5)师总结:这些诗虽然朝代不同,作者不同,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这些诗字字句句写的都是乡思乡愁。
(6)所以我们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应该怎么读?(语速要慢一点,语气要深沉一点。)
来,让我们跟着外祖父轻轻地吟诵。(第一遍)我仿佛看到了外祖父眼中无尽的思念。
再轻一点(读第二遍。)我仿佛看到了外祖父滚落在我腮边的泪水。
此时,外祖父流下的是什么泪?
师总结:老人流下的是思念祖国、思念故乡的泪水,祖国在他心中,故乡在他的梦中,他无时无刻不能忘怀。但是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投,这种痛苦只能化作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
(7)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
(8)女儿和外孙女终于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那个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回到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外祖父魂牵梦萦的地方啊,他想回去吗?(想)能回去吗?(不能)都说落叶归根,落叶归根,叶落不能归根啊,所以老人此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像个小孩子一样,(生读)呜呜呜地哭起来。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如果说第一次的无声流泪是外祖父思乡情愫的涌动,那么这一次呜呜呜地痛哭就是外祖父爱国情感的宣泄。
(9)女儿和莺儿终于要走了,读。此时的外祖父又一次泪眼朦胧。虽是泪眼朦胧,却比呜呜大哭更让我们倍感心痛。回到祖国的夙愿变成了终生的憾事。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在梅花身上。外祖父把绣有梅花的手绢让我带回祖国,带回的还有什么?(思乡情,爱国心。)带回的还有老人对祖国的思念,还有所有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思念,还有全世界华人对祖国的思念。
(10)总结:孩子们,这三次哭泣,潸然泪下,痛苦流涕,泪眼朦胧无不渗透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
(11)文中还有一处描写外祖父发怒的句子,也能让我们体会到外祖父的爱国心,思乡情,你找到了吗?
(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你看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就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表现的形象生动,入木三分。这就是写作的技巧。
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就代表着--中华民族,代表着---祖国,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3)总结:这三哭一怒,让我们读懂了老人的内心--一颗海外老华侨眷念祖国的心!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他就是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拓展延伸。
正如本文作者陈慧瑛在谈到这篇文章时说道:....
孩子们,我们也要时时刻刻记住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