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重点词语,感知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展示、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小主人。
2、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小练笔体会思乡之情,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3、课前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同类诗词曲的拓展,领悟诗词曲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等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1、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并能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大体把握诗意。
2、现代通讯和交通发达,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张籍当时的思乡之苦。
3、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句。
教学重点:通过多层次地朗读,品析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想象古诗意境,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意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课件播放《思乡曲》,出示画面,引入有关月亮的思乡诗句。
(1)学生在思乡情境中回顾与月亮有关的思乡诗句。
(2)复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2、板书课题,解题入诗。
(1)师生写诗题
(2)学生读诗题
(3)学生解诗题
(一)学生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想一想诗的大意,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3)想一想是什么勾起了张籍的思乡之情。
2、学生自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自学结果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读,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展示读:拍手读、摇头晃脑读、踏歌读等方式
(2)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读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初读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学生试着把思乡之情读到字里行间去。
4、交流:是什么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秋风)
(三)创设情境学习第一句,铺垫情感。
1、质疑:秋风能看见吗?
2、理解“见秋风”,体会作者心情。
(1)孩子们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美丽、丰收
(2)简介作者,体会作者心情
(3)想象张籍眼中秋天的景色:枯叶飘零,萧条,理解:见秋风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诗
4、学生谈在现代社会解决思乡之苦的途径,再对比古代,突出张籍家书的重要性。
(一)合作探究,品读字词,想象说话。
1、想一想:你还能从诗中哪些词语体会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展开想象说家书: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在这封家书中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汇报交流
1、品析重点字词:你能从诗中哪些词语中体会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意万重”
(1)理解“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太多了。
(2)“诗人想写封家书,可是要写的话太多了”这就是哪一句诗?(欲作家书意万重)
(3)指导朗读“欲作家书意万重”, 体会思乡情。
指名一学生先读,其他学生当评委评价,指出应重读“意万重”,学生齐读。
“恐” “说不尽” “又开封”等词
(1)理解“恐” “说不尽” “又开封”
(2)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体会诗人担心的心理和思乡情。
2、角色转移,展开想象说家书: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在这封家书中写些什么内容呢?
引导学生从关心父母的身体、询问家里的近况、倾诉自己的思乡之苦、回忆昔日在家的美好时光等方面来说话,训练说话能力,体会诗人的思乡情。
1、同桌之间演张籍寄信的片断。
注意表现人物的神态,想象他们说的话,突出张籍“恐”的心理和“拆”的动作。
2、两名同学上台表演,加深学生对“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张籍的思乡之情。
3、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配乐读古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配乐背诵古诗
学生边背边想象画面。
(一)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有关思乡的诗句和词《长相思》
(二)拓展元曲《天净沙·秋思》
1、学生借助注释和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1)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请大家诵读,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
(3)比较《秋思》和《天净沙·秋思》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说话:我仿佛看到了……
(2)交流: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通过拓展《天净沙·秋思》,感悟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诵读。
(三)拓展《乡愁》
1、观看《乡愁》的朗诵视频
2、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诵读诗歌。
(四)总结:新学、回顾与拓展的诗、词、曲的主题。
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写清楚作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注意多用形容词。
播放古诗新唱视频《秋思》,学生拍手跟唱。
秋思
见秋风 意万重
思乡之情
说不尽 又开封
几点收获:
1、以学为中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导入古诗后我安排了“自读古诗初感知”环节,让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自读古诗,交流初读感受。然后进入“合作学习悟诗情”环节,学生合作探究,品读字词,想象说话。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质疑、展示、评价。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创设情境。
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 。通过配《思乡曲》和图片导入,让学生回顾旧知,为学习新诗作情感铺垫。另外,“情境表演寄家书”环节,配以图片和《思乡曲》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中。配上《洞庭湖秋思》等古典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读背古诗。拓展《乡愁》时,运用声情并茂的视频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情感。播放古诗新唱《秋思》结束新课,让学生领略古诗的新魅力。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运用为学习古诗创设情境,让学生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
3、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品析重点字词”中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着手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假如你是张籍,此时孤身一人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你的心情会怎样?”“展开想象说家书”中“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这些角色转换让学生变成作者,从而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的“课后小练笔”: 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进行多层次地朗读。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反复诵读,诵读的方式多样,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有齐读,有伴乐读等,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味道。
5、对古诗进行回顾与拓展。学习《秋思 》的基础上,拓展其它思乡诗句和另外三首思乡诗词曲,并重点抓住思乡之情加以体会,领略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在比较学习中,一遍遍的诵读,让诗词曲中情感自然流出,学生的品味也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一节课下来,我也感到了些许遗憾:
1、教师和学生感情还不够到位。原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离开过家乡,也就没有思乡这种生活体验。唐代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差甚远,现在想家了,有很多种办法,学生不易体会思乡之苦。
2、评价语过于单一。若能及时、多样、合理的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则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对于学生吟诵、学习古诗还缺少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原因:对古诗文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今后我在上课前一定要深入备教材、备学生,多磨课,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在追求“唯美”的同时,积极探寻适合小学生的“以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