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 。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课文介绍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凭借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 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圆明园”三个字,提问: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美丽景观、废墟、奇珍异宝、熊熊大火、侵略者在抢财宝等)我知道这是大家查找资料以及从上节课初读课文获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的毁灭)学生注意观察“毁”字的写法。
2今天的圆明园中还剩下什么呢?(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废墟图,残柱图,图上配一首诗:圆明园,残柱)生齐读诗。提问:这耻辱柱像什么?这圆明园中的残柱留下的民族心中的惊叹号到底指什么?到这节课的结束我们再揭晓答案。我们今天先走进课文里面去。
二、初步感悟损失的不可估量。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解释“不可估量”,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领略它昔日的辉煌。(板书:昔日辉煌)
三、走进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画画昔日的圆明园中究竟有什么?(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众星拱月”什么意思?“月”“星”在这里各指什么?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的位置和布局。(板书:布局)
3、(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这就是圆明园的布局图,谁查找了资料,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5200余亩,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一万多个教室大)教师补充资料:(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1709)年,加上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总共六代皇帝修缮扩建,耗资5亿3千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修建这样一座圆明园多么的不容易呀,里面究竟有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建筑)
4、(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师生对读,学习对比的写法。并让学生想象山乡村野是一幅怎样的景色?
5像这样的对比还有吗?(出示第二、三句话)学生分组对读。并让学生说出里面的对比。(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虚幻的。有民族的,也有欧式的)(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学生欣赏)教师边说:这真是眼前画卷徐徐开,天上人间诸景来。
6、师:是呀,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都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的一座园林,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范读、指名读,齐读。)
7、老师引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出对圆明园建筑的赞美之情。师: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呀!
8师:圆明园中还有什么,学习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大概是多少年?(2400多年)具体说说这2400多年的什么宝贝在圆明园中?(生自由回答)
9、(出示珍宝图)师: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闪耀着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每一件宝物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所以,文中才说(齐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再骄傲自傲地说。(再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四、学习圆明园如何毁灭 。
1、师:然而有一天,这些辉煌将没有了,不复存在了,因为(课件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
2、把“闯进”改为“进入”好不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凡是”、“统统”、“任意”的意思。 3、齐读,把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读出来。
4、师:仅仅是抢夺、破坏吗?在经过11天的抢夺、破坏后,三千多个强盗还做了什么?(放火烧)
5、师:烧一幅名人书画要多久?一件雕龙画凤的精美的家具呢?一处宫殿呢?在一万多个教室大的圆明园中燃起了熊熊大火。(课件出示火烧圆明园的视频)
6、师: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板书:毁灭)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也变成了损失。(板书:损失)
7、所以说(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谁带着你此时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读出不同的感情如:痛惜、愤怒、惋惜)
六、拓展。
1、师: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自由回答)师:只有切身体会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辉煌过去,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曾经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对昔日的圆明园爱之深,才能有对它毁灭的恨之切。(板书:爱、恨)
2、皇帝哪去了?清澈的军队哪去了?英法那两个强盗为什么敢在中国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生:清政府腐败、落后、无能。中国的武器不如别人等等。)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个一个百年的噩梦,经历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和整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更多地去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3、(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残柱图)师:这圆明园的残柱已经在风雨中矗立155年了,它留给我们民族的惊叹号到底是什么呢?(这民族心中的惊叹号就是板书: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师:就让这民族的惊叹号永远刻在你们心中吧,请大声地连说三遍:“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优秀的传统课文,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感想:
1、用圆明园的残柱图片结合《圆明园,残柱》这首小诗,在这节课的开始设置悬念,圆明园的残柱留在民族心中的惊叹号到底指什么?最后在这节课的结束时指出,这残柱留给我们惊叹号就是要我们中华民族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要振兴中华,最后以学生大声呼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来结束这节课,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书面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而当年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辉煌,光靠书上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年的样子,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充分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为下文圆明园“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
3、辉煌到毁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在引导孩子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之后,再过渡到圆明园“毁灭”部分:重点理解“闯入”“凡是”“统统”“任意”这四个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气愤的心情,读出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接着我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激起学生的义愤。。
4、抓住教材的空白点进行补白,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如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简介圆明园的占地面积,把它和我们教室相对比,有一万多个我们上课的教室大,感受圆明园的建筑规模的宏伟。读着第三段,让学生想象:看到田园风光,山乡村野,你脑海里会想到怎样的景色?在看完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前,问:同学们,烧掉一幅名人字画多久(几秒钟);烧毁一件雕龙画凤的精美家具多久?(只需几分钟。)在一万多间教室大的圆明园内,同时燃起熊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呀!然后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那些美好的东西在被毁灭的可惜,感受到英法联军的可恶。然后回到第一自然段,然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此时的感情。学生的惋惜之情、愤怒之情油然而生,也带进了自己的朗读之中去。
教师板书“圆明园”三个字,提问: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美丽景观、废墟、奇珍异宝、熊熊大火、侵略者在抢财宝等)我知道这是大家查找资料以及从上节课初读课文获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的毁灭)学生注意观察“毁”字的写法。
2今天的圆明园中还剩下什么呢?(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废墟图,残柱图,图上配一首诗:圆明园,残柱)生齐读诗。提问:这耻辱柱像什么?这圆明园中的残柱留下的民族心中的惊叹号到底指什么?到这节课的结束我们再揭晓答案。我们今天先走进课文里面去。
二、初步感悟损失的不可估量。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解释“不可估量”,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领略它昔日的辉煌。(板书:昔日辉煌)
三、走进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画画昔日的圆明园中究竟有什么?(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众星拱月”什么意思?“月”“星”在这里各指什么?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的位置和布局。(板书:布局)
3、(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这就是圆明园的布局图,谁查找了资料,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5200余亩,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一万多个教室大)教师补充资料:(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1709)年,加上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总共六代皇帝修缮扩建,耗资5亿3千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修建这样一座圆明园多么的不容易呀,里面究竟有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建筑)
4、(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师生对读,学习对比的写法。并让学生想象山乡村野是一幅怎样的景色?
5像这样的对比还有吗?(出示第二、三句话)学生分组对读。并让学生说出里面的对比。(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虚幻的。有民族的,也有欧式的)(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学生欣赏)教师边说:这真是眼前画卷徐徐开,天上人间诸景来。
6、师:是呀,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都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的一座园林,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范读、指名读,齐读。)
7、老师引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出对圆明园建筑的赞美之情。师: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呀!
8师:圆明园中还有什么,学习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大概是多少年?(2400多年)具体说说这2400多年的什么宝贝在圆明园中?(生自由回答)
9、(出示珍宝图)师: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闪耀着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每一件宝物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所以,文中才说(齐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再骄傲自傲地说。(再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四、学习圆明园如何毁灭 。
1、师:然而有一天,这些辉煌将没有了,不复存在了,因为(课件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
2、把“闯进”改为“进入”好不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凡是”、“统统”、“任意”的意思。 3、齐读,把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读出来。
4、师:仅仅是抢夺、破坏吗?在经过11天的抢夺、破坏后,三千多个强盗还做了什么?(放火烧)
5、师:烧一幅名人书画要多久?一件雕龙画凤的精美的家具呢?一处宫殿呢?在一万多个教室大的圆明园中燃起了熊熊大火。(课件出示火烧圆明园的视频)
6、师: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板书:毁灭)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也变成了损失。(板书:损失)
7、所以说(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谁带着你此时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读出不同的感情如:痛惜、愤怒、惋惜)
六、拓展。
1、师: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自由回答)师:只有切身体会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辉煌过去,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曾经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对昔日的圆明园爱之深,才能有对它毁灭的恨之切。(板书:爱、恨)
2、皇帝哪去了?清澈的军队哪去了?英法那两个强盗为什么敢在中国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生:清政府腐败、落后、无能。中国的武器不如别人等等。)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个一个百年的噩梦,经历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和整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更多地去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3、(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残柱图)师:这圆明园的残柱已经在风雨中矗立155年了,它留给我们民族的惊叹号到底是什么呢?(这民族心中的惊叹号就是板书: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师:就让这民族的惊叹号永远刻在你们心中吧,请大声地连说三遍:“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优秀的传统课文,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感想:
1、用圆明园的残柱图片结合《圆明园,残柱》这首小诗,在这节课的开始设置悬念,圆明园的残柱留在民族心中的惊叹号到底指什么?最后在这节课的结束时指出,这残柱留给我们惊叹号就是要我们中华民族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要振兴中华,最后以学生大声呼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来结束这节课,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书面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而当年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辉煌,光靠书上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年的样子,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充分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为下文圆明园“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
3、辉煌到毁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在引导孩子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之后,再过渡到圆明园“毁灭”部分:重点理解“闯入”“凡是”“统统”“任意”这四个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气愤的心情,读出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接着我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激起学生的义愤。。
4、抓住教材的空白点进行补白,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如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简介圆明园的占地面积,把它和我们教室相对比,有一万多个我们上课的教室大,感受圆明园的建筑规模的宏伟。读着第三段,让学生想象:看到田园风光,山乡村野,你脑海里会想到怎样的景色?在看完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前,问:同学们,烧掉一幅名人字画多久(几秒钟);烧毁一件雕龙画凤的精美家具多久?(只需几分钟。)在一万多间教室大的圆明园内,同时燃起熊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呀!然后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那些美好的东西在被毁灭的可惜,感受到英法联军的可恶。然后回到第一自然段,然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此时的感情。学生的惋惜之情、愤怒之情油然而生,也带进了自己的朗读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