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一、播放视频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进入教室后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
师:通过刚才播放的这段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视频中也介绍了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发生了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同学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师:大声说:(指黑板)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对,圆明园被毁灭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片(展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一起读)(师指黑板)“圆明园的毁灭”
大家注意这个“毁”字左边,上半部分是一个臼齿的臼字,下面的工字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同学们,题目中用了“毁灭”一词,为什么要用毁灭呢?毁灭又意味着什么呢?(展示幻灯片)
生:毁灭就是毁坏了
师: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再也不存在了。用这个词也能够激起人们的愤怒、痛惜之情。怀着这种情感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读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认识一下课后的生字,包括它们的拼音、部首、笔画、组词。
最后让几个小组板书,并分别纠错。出示(展示幻灯片)
说明哪个小组表现的更好些,我们掌声鼓励。
师:生字我们大家都已经熟悉了,下面一起来看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展示幻灯片)
齐读,再齐读。
二、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中来了解圆明园。师指,齐读课题。
先来学习第一段(展示幻灯片)齐读第一段,注意估量的量应读二声。
咱们同学们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吗?
生:感叹句
用了两个估量。
师:说的非常好,这句话是一个感叹句。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句话里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呢?这不是重复吗?为什么啊?
谁能给同学们讲讲什么是不可估量吗?
生:说也说不清楚,说明是特别大特别大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就是——来,这位同学。
生:……
师: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大。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愤怒、痛惜之情。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领略一番它的风景。
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抓住词句展开想象。
接着往下看:(展示幻灯片)(地理位置、历史地位、用途)
再接着往下看(展示幻灯片)(描绘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再接着往下看(展示幻灯片)“有……也有……有……也有“的排比句式,说明圆明园中有气势宏伟的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除了这些建筑看看圆明园里还有哪些美景呢?
生: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在这样的园林中漫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同学们,我们读读文中的最后一句。
生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足不出园,就能观天下美景。漫步园内,就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通过学习这一段可以看出圆明园非常的大,据说有100多公顷呢,那到底是多大呢?你们见过足球场吧?相当于60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大而不空,里面景色也非常的美。
师:圆明园除了建筑宏伟,还有哪些东西?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展示幻灯片)
先来看一下第一句话:前半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圆明园建筑的特点。下半句引出下文:圆明园内收藏者的历史文物很珍贵。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过渡句。
再接着往下看第二句:(展示幻灯片)从时间跨度上和珍宝类型上写出了圆明园收藏文物之多。
最后一句总结: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美毁对比,拓展引发深思
师:同学们,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作东方的凡尔赛宫的圆明园,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展示幻灯片)“闯进、掠走、破坏、毁掉”这些词,生动地表现了当时英法联军的野蛮。而“凡是、统统、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则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
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圆明园占地面积大,园内东西多。
师:(找学生读)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愤怒、痛惜、憎恨
师:是啊,这么好的东西被毁灭了!
师:带着刚才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看看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师:那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生: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师: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这样的损失能估量吗?
生:不能!
师:所以作者这样说,齐读:
生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总结升华,激发情感
师:课文学完了,我们想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圆明园过去辉煌景观的?
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
接着,介绍了园中的各种景点;
最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下面我们给课文分一下段落,课文可以说分为三部分:
损失不可估量(1段)
布局——众星拱月
辉煌的过去(2—4段)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奇珍异宝
化为灰烬(5段)
五、领悟写作方法
师:那么同学们想没想过这个问题:题目是毁灭,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啊?(展示幻灯片)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是为了和惨遭侵略者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痛恨,激发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损失不可估量(1段)
布局——众星拱月
辉煌的过去(2—4段)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奇珍异宝
化为灰烬(5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