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落花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吩咐”“分辨”等词语,体会“居然”含义。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个人生活实践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反馈交流的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一、质疑导入,引起疑问
1、“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
2、“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我们就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散文,去寻找答案。
一、质疑导入,引起疑问
1、“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
2、“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
分辨 尝尝 便宜 石榴
看看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根据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多音字的读音。“播种”的“种“读三声。“后园”、“后院”的区别。
3、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答案。
学生找到“居然收货了”的原因,体会“喜出望外”的心情。
4、“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却用了逗号,为什么?
师指导:每件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那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学生探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逗号。
三,体会详略,理清课文。
1、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学生找出课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体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师指导学生: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四、精读重点,变教为学。
1、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为什么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
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2、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师质疑: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对比的方法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师范读,体会花生的可贵,学生反复朗读父亲的话,读出花生的可贵。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师提出质疑引发思考。
生找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4、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帮助学生理解“体面” “有用的人”。
生回答:什么是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五、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1、课件出示作者的材料,找到作者用“落花生”作笔名的原因。
根据材料总结:许地山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根据课件出示的资料和对课文的理解,解决课前的疑问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师总结: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借物喻人”。
六、布置作业,读活用活。
准备一次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当花生一样的人吗?”想一想自己的心声和理由,找到人生的价值。
师根据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学会思考,分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用所学所悟,所思所想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体面 有用
六、布置作业,读活用活。
准备一次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当花生一样的人吗?”想一想自己的心声和理由,找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