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重”,写好“洛”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会背诵、会默写。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刚刚踏入我年级的大门,孩子们就迎来了进入高段的第一首叙事诗,这首诗既没有传神之字也没有经典之句,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 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为细节,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时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我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农村,但寄宿的学生很少,留守儿童也是极个别的,大多数学生都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们对现代通讯工具也是非常熟悉的,用写信的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学生很少尝试,学生对书信的概念很模糊,对作者因为十年没回家而积聚的思乡之情是无法深刻体会到的,对“家书抵万金”也仅仅只能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慢慢知道了学习古诗步骤,积累了学习古诗的经验和方法,课前经典诵读活动中学生熟悉了一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诵读经典及积累好词佳句活动 (古诗、弟子规、三字经、成语、名言、佳句、新闻) 一、导入示标: (一)、欣赏视频《静夜思》激趣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诗人们常把思乡之情寄托给明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乡愁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重”,写好“洛”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会背诵、会默写。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查学诊断: 1、学习古诗的方法。 2、解诗题。(“思”字,“心”上一个“田”,作者的“心田”里是怎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呢? 3、出示《秋思》,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相机强调诗中“重”的正确读音。 三、导学施教: (一)、初读感知大意: 1、同学们,你知道古时候把离家在外的人叫什么吗?(游子、客居他乡、漂泊异乡、宦游四海、侨居异国……)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就叫做乡情。 2、理解诗意。(看注释,看课文插图,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将诗句意思说完整。抽生汇报,同桌互相说说诗的大意。 (二)、品读诗句,把握特点,感悟诗情: 1、品味“见秋风”、“意万重”。 (1)、出示诗句,指导书写“洛”。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仿写,师生赏评。 (2)、作者深沉的乡愁被一阵秋风引起,作者是怎样感受到秋风的呢? 学生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认知,思考: 张籍在( )看到( )听到( ) 张籍见到秋风想到( )、想到( ) ( )(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背景资料,为理解后文做铺垫。 老师过渡:于是张籍就铺纸执笔写家信,同学们“家”字有三个意思:(本义和引申义)妻子或丈夫、家庭里的亲人、家族及亲人。张籍要给家人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替作者写一写。 A、见到秋风,张籍伫立秋风之中,提笔给孩子们写到 …… B、夜深了,张籍徘徊反侧,在灯下给妻子写到 …… C、张籍一夜没睡,清晨在窗下深情地给父母写到 …… (4)、学生展示自己的练笔。 老师过渡:张籍真的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事,诉不完的情啊! 2、品味“复恐”、“又开封”。 出示后两句诗,学生自由读、齐读。、 过渡:信写好后,张籍找到捎信的人,将信交了出去,这时他感到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3、领会诗歌写作特点: 抓住细节,于平淡、本色的语言中抒发深厚的情感。出示王安石的评价语,与《泊船瓜洲》做对比。(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四、练测促学: 1、背诵《秋思》。 2、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1、思乡是漂泊异乡的人们不变的情结,中国的春运 就是现代版的《秋思》(图片、音乐、旁白),让学生感受现代人的乡愁。 六、作业: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