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年级学生基本掌握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但是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还很薄弱。需要学生的充分阅读和展开联想,激发学生爱与恨的情感。同时搜集和整理信息也是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关注学生阅读方法、朗读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指导,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三分钟:
1、速记游戏(圆明园四十景)
二、谈话导入:
师:华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沉淀了文明,川流不息的黄河之水传承了希望,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创造了无数令人瞩目的艺术奇迹,但在这些艺术奇迹中却有一个永久的难以弥补的遗憾,它就是-----圆明园。
三、感悟圆明园的辉煌:
(一)我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圆明园曾经辉煌的语句,并结合搜集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并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前置性作业一)
1、学生小组内先自学、交流、再展示。
2、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预设:
句子一: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不可估量”体会圆明园的损失巨大。)
句子二:在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引导学生抓住“举世闻名”体会圆明园的知名度高。)
句子三:此外,还有很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般的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引导学生抓住“众星拱月”体会圆明园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句子四: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之多)
句子五:漫步园内,犹如漫步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引导学生体会圆明园美丽辉煌的应有尽有,景点众多,汇集天下美景之精华)
句子六: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引导学生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过渡:如此宏伟壮观的皇家园林,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让我们不由得想把这宏伟壮观的圆明园展示给所有人。
3、播放视频:欣赏圆明园美景,宏观上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多么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这美不胜收的圆明园啊!但是1860年10月8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却让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烧成了灰烬。
四、感悟圆明园的毁灭:
1、出示句子: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者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指名读,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抓住重点字“闯”字写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统统” 、“凡是”、 “任意”体现英法联军的贪婪,“掠走”、“破坏”、“毁掉”等词语体现英法联军的野蛮。)
2、播放视频,重现历史。
五、写话训练:结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想到了什么?(前置性作业二)
1、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总结:英法联军丧尽天良的野蛮行径造成了圆明园的难以修复的毁灭,它的断壁残垣在警示每一个中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总结评价:
1、小组间互评,自评,共同提高。
七、布置作业:1、阅读雨果的《文明与野蛮》
2、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尝试写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