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重点品读第3自然段,并在资料的整理和运用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损失的不可估量,进而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感悟第3自然段语言表达的特点。
3体会作者用很大篇幅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用意。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重点:品读第3自然段,并在资料的整理和运用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损失的不可估量,进而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难点:感悟第3自然段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作者用很大篇幅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用意。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中有很多的语言具体的描写了圆明园,咱们一起来回忆回忆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生:是课文的2、3、4自然段。
师:分别写了什么?
生:规模宏大 建筑景观 历史文物
师:板书 规模
建筑
文物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圆明园的规模宏大,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漫步园中,继续领略它的建筑景观和历史文物。
1出示资料:
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总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园内有大大小9小的风景群150多处。其中,景色最独特的,就有40处之多。园中还有桥梁百余座,仅悬挂了匾额的主要建筑就有将近600座。园内还珍藏着许多名人家画、 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仅收藏的西洋钟表就有142个,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师:1自己先小声的读一读。
2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指名读资料
师:读过这段资料,什么感受更强烈了?
生:结合面积大、建筑多、文物多来说感受。
2、 如此众多的建筑景观,作者用了多少个字,就写出来了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21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3自然段。谁还记得这个自然段有多少个字?有几句话?
生:第三自然段有174个字,有四句话。
师:作者究竟是怎样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小声读一读第3自然段,咱们先看看都写了哪些建筑景观?
师:一起来读读
3品读第3自然段,学习写作方法:
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1) 师生对读:
师读:如果,我读的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应该读?
——生齐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应该读?
——指名读: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为什么这样读?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的殿堂【加手势】
——生齐: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加手势】;
生生展示读 师点拨:体积小巧的亭台楼阁像精美的工艺品一样。
师问: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为什么要把殿堂和亭台楼阁放在一组写?(既有大的,也有小的)
师问:可是,在圆明园中,除了殿堂和亭台楼阁以外,还有榭、廊、轩、塔等等【出示】,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只写了殿堂和亭台楼阁呢?
生:体会殿堂最大和亭台楼阁最小
师小结:写出了最大和最小的景观其他的也就尽在其中了。这就是两极对比的写法。板书:两极对比
5在这一段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吗?一边默读,一边找一找,可以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热闹——恬静
(1)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体会安静和热闹的对比)
(2)对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体会关联词的运用)
过渡语:作者这样一对比,通过有、也有这样几个关联词语,把那大大小小、有动有静的一系列的景观都收在一句话里了。
(3)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民族——西洋
师导语: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使我们成为了建筑史上的典范
(4)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仿照 ——根据
师导语: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物之中,幻想产生了东方艺术。
欣赏图片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再读这句
6、 师: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中有的,圆明园中有;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圆明园中也有!真是应有尽有!漫步在这样的园中——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7、 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两极对比的方法,仅用了174个字,就这么4句话,就带我们领略了园中风格各异的建筑景观,我们一起配合读书。谁愿意再为大家读一读,让我们再感受感受这种写法的妙处!
(指名三人一人一句,最后一句齐读)
同学们,读完后,你们发现最后的一句话和前面这些句子有什么关系吗?
生:分总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对,这个段落的关系就是分总关系。作者不仅带着我们分别领略了园中那不同风格的建筑,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那幻想般的境界。
1.师问:其实,作者不仅在介绍建筑时,用到了这种写法,快看下一段,有什么发现?(上自……下至……)
2.师过渡语:是啊,一个“上自……下至”就写尽了圆明园中无数的奇珍异宝
(1)看时代表
(2)看时间表
(感受时间的长,体会文物的多。)
3师问:谁愿意读读这一段,让我们再次感受这种写法的妙处?——指名读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作者的写法,用用了了几语,把那成本,成片的资料介绍介绍?来,用上这几组关联词,试试看!
生:写小练笔
师小结:大家说了这么多,还有没说到的吗?这真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其中的建筑景观和历史文物,作者写不尽,我们更写不尽,真正是天下奇珍尽在其中啊!
师:出示资料,再读课文的4、5自然段,体会写法的好处:
师:同学们咱们再来看一看上课一开始的时候,咱们一起看的那份小资料,出示资料
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总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园内有大大小9小的风景群150多处。其中,景色最独特的,就有40处之多。园中还有桥梁百余座,仅悬挂了匾额的主要建筑就有将近600座。园内还珍藏着许多名人家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仅收藏的西洋钟表就有142个,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师:这份资料也是100多个字,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建筑多文物多,可是作者却没有这么写,请两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课文的3、4自然段
生:读3、4自然段
师:说说你的感受指导学生落在辉煌上
师:请学生根据资料,用上有……也有……有……也有
师:然而,就是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在1860年的10月遭到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生: 第5自然段(指名读)
师:这段中的哪个词句让你痛心?
生:理解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在园内放火,在这场大火中(出示课件)
生:配合读书 体会痛惜之情,体会痛心疾首
师:板书 一片灰烬 结:所有的都没了,再也不可能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了,成为了一种永远的遗憾,是你的遗憾,是我的遗憾,是咱们北京人的遗憾,是全国人民的遗憾,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遗憾。所以,我们说:出示课件生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问:为什么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那么长的篇幅写昔日的辉煌?
(因为它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失去它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同学们,学习过这篇课文,你也许有太多话想说,我建议大家找来《圆明园》这部史诗电影,看一看;感受记录下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