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背诵描写精彩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
深入诵读文本,通过音画资源的补充,感悟想象,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
情感目标
在学习中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年级学生有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训练中,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表达方法和语言积累方法,有自己的主见,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并对中国近代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因为生活环境所限,多数学生对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历史缺乏具体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圆明园的瑰丽雄奇和遭受毁灭的过程,形成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憎恶之情。
教学难点:
拉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圆明园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目中构建起完整的圆明园及其沦为废墟的形象,从而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历史责任感。
解决措施:
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直观的画面信息和影视片断,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视听体验,进而深入诵读文本,理解感悟,大胆想象画面,形成真切的感受。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读通、读顺课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篇章布局,知道文章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初步了解圆明园的位置,环境,地位,构建对祖国文化瑰宝的自豪感。
读通、读顺课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篇章布局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通过朗读课文和课外资料的延伸,形成对其的大致印象并形成历史背景认知。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关键段落。
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的运用,提高学生感受、表达、评价的能力。
在学习中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惨痛
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