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梅花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概括出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几件事。
2、抓住重点词句和重点段,反复品读,交流感受;
3、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的情感。
4、学生动笔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神情、动作的词句,进行交流并归纳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5、通过对全文学习,说说课题中 “魂”的含义,了解“借物喻人” 的表现手法。
五年级学生应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识字不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在本课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交流华侨老人在爱梅花中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说出“梅花魂”中“魂”的含义。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与交流,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导入: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提到冬天,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生: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北风凛冽、寒风呼啸、粉妆玉砌……
师:就在这样一个百花凋零,万物已经失去生机的季节,有一种花却傲然开放在枝头,大家一起读出它的名字。
生:梅花
师: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
3、板书课题,重点指导“梅”字的写法。
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检查预习: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课文了,作者围绕着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呢?
第一件事:教我读唐诗宋词(读诗落泪)
第二件事:外祖父因我弄脏墨梅图训斥母亲(珍爱梅图)
第三件事:外公呜呜的哭了(不能回国)
第四件事:把墨梅图送给我(赠墨梅图)
第五件事:送血色梅花手绢(送梅花绢)
2、学贵有疑,通过预习课文,你都有哪些疑问?
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每当读唐诗宋词的时候,外祖父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为什么当我要求外祖父和我一起回国时,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为什么当我不小心把墨梅图弄脏时外祖父大发脾气?
为什么外祖父把自己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莺儿?
……
活动三:品梅花
1、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一同感受外祖父对梅花的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你能读懂些什么?
2、再读这段话,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份情感的?勾画出相关语句。
(1)找出 描写外祖父动作词句,如 “轻轻刮去”“细绸子慢慢抹净”,朗读体会外祖父的爱梅之情。
(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刮、慢慢地专心致志地抹,感觉像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儿。在老人看来,这仿佛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件——稀世珍宝。你透过动作描写就理解了人物的情感,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真会学习。)
找出外祖父语言的句子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而且还用上了反问的语气训斥呢?( 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再读体会
理解“玷污”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生气的心情,理解生气的背后是外祖父对梅花的爱。
(3)体会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爱,这些描写统称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更生动,事情表达的更具体,感情更真挚!我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要学会采用这样的表达方法。
3、出示墨梅图。这就是外祖父分外爱惜的那幅墨梅图,当年只有5岁的莺儿百思不得其解,在众多的名花当中,外祖父为什么偏偏对梅花情有独钟?谁能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给大家来解释一下呢?
4、品梅花:是啊!梅花就是这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梅花?(出示梅花图片)师边欣赏边讲解。
(1)红梅图: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红梅赞》,“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2)白梅图:著名诗人王冕曾经赞美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3)这是寒冰中的梅花,看到它,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梅花不仅美丽,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皑皑白雪和高雅的梅花总是给人一种画的美感,诗的意境。
(6)虽然天寒地冻,虽然白雪压枝头,可梅花依然傲立在枝头,开的那么精神,那么鲜艳,真是“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我想,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被这样的画面所震撼,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梅花的赞美吧!(品读重点句段)
活动四:悟爱国:
同学们读得真好,表达出了自己对梅花的赞美,那么你认为梅花的品格、灵魂和骨气是什么?
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只有梅花吗?还有谁?(出示重点句段)
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不只是梅花,还有许许多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现在就让我们用记忆的双手,把“他们”这个词语打开,这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闪光的名字,同学们,你们都想到了谁?
太多太多的“他们”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出示课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他们的身份不同,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正因为有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引读重点句段。
顶天立地的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新的理解?
(魂,就是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
这梅花的精神不正是中国人的精神吗?这梅花魂不正是中国魂吗?外祖父爱梅花,其实他更爱祖国!
体会写作手法: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有许许多多像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不能回国成为了他们一生的痛。虽然他们身着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的始终是中国人的血,他们的胸中跳动着的始终是一颗中国心。
1.积累本课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推荐给大家一首余光中的《乡愁》,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读,去感受他们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梅花魂 借
中华民族的精神 物
眷恋祖国 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