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五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囿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师:我们接着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21圆明园的毁灭)
请各小组先交流一下自己所搜集到资料,之后再和大家交流。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请各小组长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小组长发言)
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可真不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抓住其特点进行叙述。)
师:的确,我们不难想象出此楼昔日的宏大与辉煌,四周绿树郁郁葱葱,那么,这破败、荒凉的圆明园废墟,昔日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教师加以引导、梳理、评说,突出废墟的衰败,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此环节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利用图像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为形成图、文内容(景物)的强烈反差打好基础。)
1.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要求学习。
(学习要求:1.默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2.概括地说一说你读到的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生答)
2.汇报交流,相机点拨,深入理解
(1)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句子。“此外……周围。”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圆明园全园占地5200余亩,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的总称。
(2)第三自然段:
师: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还汇聚了天下迷人的风光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生读)
师: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请大家一起来完成屏幕上的填空。
了解了昔日的圆明园的景象,你觉得圆明园怎么样?
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生:自豪)
请你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读一下二、三自然段
(通过逐层深入的读,个性化的品,使学生展开想象,生成自豪感、美感)
(3)第四自然段: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在那儿,我们又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谁来试一试?
圆明园的收藏如何呢?哪句话高度评价了它的历史地位?
师: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
师:圆明园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如果圆明园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 “火烧圆明园” 的资料片。
哪位同学们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生读)谁能说一说你读到了怎样一种情感或你产生了怎样一种情感?
师:你能不能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们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生回答)
师: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搬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最可恨的是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的满腔仇恨一齐来把最后一段读一读。(学生思想上形成强烈反差,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平衡,怒火中生,此时读课文,无须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将体味出一个“恨”,学生会读得很到位)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对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请大家来读第一自然段。
然而仅仅是个损失吗?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国宝都到哪去了?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再次多媒体显示课文插图)看了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写后交流,即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出示资料:虽然15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的这把火把耻辱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为了让历史永远成为过去,让我们发--奋--学--习--振--兴--中--华!)
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课下继续搜集与整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