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落花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色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段落。
2、重点理解课文“议花生”。
3、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1.学生并不善于从平常事物中获取启示,缺乏这方面素材积累;
2.学生乐于阅读这篇文章,有一定初步感受课文的能力,并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3.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水平,但是还需结合具体课文理解、体会方能读好;
4.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
1、体会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谦虚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花生。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并着重学习了许地山一家是怎样种花生和收花生的。
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议花生”这部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15自然段。想想“我们一家”在尝花生的时候主要围绕哪个话题来谈?(生自由读)
二、新授,品味
1、读课文,汇报。
2、姐弟们说到花生有哪些好处?(结合板书:味美,可以榨油,便宜)
3、在谈到花生的好处时,父亲特别强调了一点,谁能读给大家听?你从父亲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其他同学也自由品读一下父亲这番话,看看你们又读懂了什么,与同桌交流一下。(生读、交流)
4、父亲在这采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花生的好品质?(对比)
5、那么,从这一对比中,你体会到花生有哪些好品质?(结合板书: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谦虚)
5、那么,从这一对比中,你体会到花生有哪些好品质?(结合板书: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谦虚)
6、师小结:姐弟们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正是花生的可贵品质,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它把自己的果实埋在土地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看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表达,就能对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起到强调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写作时,也可以学着这样去表达。
7、父亲这段朴实的话里充满对花生无比的赞叹,让我们一起再来品读吧。(齐读)
8、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教我们学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9、父亲的话孩子明白吗?(明白)你从哪体会到的?(13自然段)
10、怎样的人才算是有用的人?(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板书:做个有用的人)
11、对了,父亲这看似平常的话却饱含着对儿女的殷切希望,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印”是什么意思?“印”就像用刀子刻在上面一样,不会忘记,可见许地山对父亲的话有多重视,印象多深刻。
三、拓展延伸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真材实学,有本领,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五、布置作业
列举生活中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
学习检测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好处:味美、可榨油、便宜
品质: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谦虚 做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