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七律·长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比较遥远,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就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读过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
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文体,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区分清楚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特征,有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放课件引入
1、同学们,70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来简单了解一下。
2、课件出示:对于长征,你们有哪些了解呢?
3、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地图。
4、课件出示 《七律 长征》的写作背景。
5、今天我们要学篇课文,它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课题是《七律长征》,作者是谁呢?
3、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4、课件介绍七律。
二、学文
1、红军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翻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跃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渡过了激流奔涌的江河。长征难不难?(难)面对艰难险阻,红军战士害怕了吗?
2、让我们到诗中来学找答案。
3、课件出示 朗读要求,自由读。
4、课件范读。
三、精讲
1、面对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千难万险,红军战士的回答是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指导读出“不怕”的语气。
长征一开始,横在红军面前的就是这逶迤的五岭!谁来给大家介绍五岭的资料。
指名说。五岭不是指一座山,它亦称南岭,横卧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指许多山岭。
看图,说说五岭的样子,理解“逶迤”一词。(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逶迤”一词写出了五岭之长之大,可是这样长这样大的山在红军的眼里却是怎样的呢?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腾细浪)
理解“腾细浪”。
指名说这句话的意思。 的五岭在红军眼里犹如 。只不过是眼前翻着的什么?
红军翻过了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又越过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
乌蒙山在哪?它有多高?谁来说说?
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海拔2000多米,乌蒙山高不高?
看图,你理解“磅礴”的意思吗?(高大巍峨,气势雄伟)
结合诗句第四行再观察图画,自己理解“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可以跟前后的同学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走泥丸”的出处。
指名说,理解走: 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 。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是实际上的大,可在红军的眼里却是那样的小,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这大与小来吗?(指导读出山的气势。)
前后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后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5、课件出示:从这一大一小的强烈对比中,你看到了,你体会到了什么?(红军藐视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师小结:从这一大一小的强烈对比中,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对千难万险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板书:豪迈)红军长征翻过的岂止是五岭和乌蒙这样的山,它们只不过是千山的代表罢了。(板书:山)
6、红军长征翻过了千山,还涉过了万水。诗中也选取了两条(板书:水)它们是 。(生接)。把这句诗自读两遍,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
7、放课件(泸巧渡金沙):让我们再次回味红军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场景。
出示课件:“金沙水拍云崖暖”这行诗句,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资料,体会理解“云崖暖”。小组内交流讨论。(天气暖,水暖,心情暖。不费吹灰之力就渡过了金沙江,心里高兴。)一个是因为当时天气炎热,红军喝水之后,心里就感觉非常暖;还有一个他们在过金沙江时,没费一枪—弹,所以他们心里很高兴,也觉得暖。
“暖”字表达出了红军战士巧渡成功后的欢快心情。(板书:欢快)
把中间四行诗句连起来读一读,读出我们刚才体会到的那些感情来。先自己练。指名读后齐读。
8、(出示课件:飞夺泸定桥)接下来,我们感受一下当年勇夺泸定桥的场景。
师: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当时桥上就剩什么了?
生:铁索。
师:多少根?
生:13根。
师:只剩13根铁索了。大家想想,当时桥下河水湍急,这13根铁索要攀沿过去难不难?
生:难。
师: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悬在江面,铁索下的大渡河怒涛奔涌,望一眼都叫人心惊胆寒。桥对岸,敌人重兵把守。夺桥难,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攀着铁索,绝誓向前,多么惊心动魄,多么英勇悲壮。“大渡桥横铁索寒”。团长一声令下“冲啊!”战士们飞一般冲进火光熊熊的泸定城。
天险逾越了,为什么还“铁索寒”呢?(“寒”字写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板书:惊险)
出示课件:“大渡桥横铁索寒”,在过大渡桥时,大渡桥非常险,他们牺牲了很多人,很艰难地过去所以心里“寒”。这个“寒”字表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夺桥的惊险悲壮呢?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后自读,及时发现好的,示范读。再齐读。
9、出示课件:暖 寒对比。
10、这四行诗句中,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写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11、红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前面的征程是更加艰难了。
放课件:海拔4000多米高的岷山上,6、7月了,山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大队人马在没膝深的积雪中艰难的行进,人困马乏,“红军不怕远征难”。茫茫草地,沼泽遍布,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的相互搀扶着前进。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音乐:金沙水拍云崖暖······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2、同学们,此刻红军是一种什么心情?(板书:喜悦)书上用来哪个词来形容红军的心情?(更喜,尽开颜)
让我们也读出这喜悦的感情来,齐读。
“尽开颜”怎么理解?让我们也都喜笑颜开的把这两行再读一遍。
13、回顾长征经过的千难万险,回顾走过的千山万水,三军战士在取得胜利后尽开颜了,现在你理解“只等闲”“万水千山”的意思了吗?(只等闲:平平常常)这两句是诗的总纲。
14、长征是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的。让我们满怀豪情的歌颂二万五千里长征,歌颂千难万险无所惧的红军,让我们高声齐诵《长征》这首诗。
这首诗的第一、二行是全诗的总起,中间四行分别写出了红军涉过的万水千山,后面两行又总写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全诗就这样表达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5、长征,这样的伟大;胜利,这样的艰难。学完了全文,你从红军战士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机会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兴亡冲锋陷阵,为国捐躯,但我们要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传承历史,尊重国旗,珍爱红领巾······
当看到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国旗冉冉升起,你还能左顾右盼,窃窃私语吗?
请你摸摸自己胸前的红领巾,你好好爱惜它了吗?你牢记革命先辈的嘱托了吗?
拓展阅读
最后,就让我们在《长征》这首歌中结束我们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