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学会看病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蔫、涩、坠、忐忑、沓”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 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 通过浏览、默读等方法,用抓住课题、主要事件等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 学习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还原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理解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
4. 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和幻觉描写,并通过小练笔,将幻觉的段落改写为内心独白的写法,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并体会母亲的心。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学生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了解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来描写父母的爱的方法,并进行过这样的习作练习。进入本单元,再次学习这样的方法来表现父母之爱。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本课在描写妈妈心理活动的方法上很有特点——内心独白和幻觉描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并通过小练笔得到提升。
1. 抓住母亲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理解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感悟母爱的真谛;
2. 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1. 齐读句子(出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外貌描写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动作描写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语言描写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中精彩语段,请齐读——第一句话写出了父亲的——第二句话写出了母亲的——第三句话写出了父母的——
小结:本单元课文通过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父母浓浓的爱。
2. 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走进20课,看看这篇课文又记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齐读课
3. 导读:请打开书,谁为大家读读阅读提示,其他同学勾画出本课的阅读要求。谁来说说?
1.归纳主要内容
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又是怎么做到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谁来回答?结果呢?根据阅读提示的提问,抓住要点就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测预习情况
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抽生开火车读词语。
喋喋不休 后悔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谴责 磨练(检查预习:老师说意思,抢答词语)
1.归纳了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你从哪些语言感受到的?对,从这些心理活动到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这个词太宽泛了,说具体一点。)母亲的爱,从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体会到,我们就来解决阅读提示到第二个问题。
预设:①有学生说“狠心”的母亲,就从语言学起;②学生都说是一位爱的母亲,就从心理活动学起。)
2.抓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理清母亲的感情变化,体会表达方法。
老师给你五分钟时间,请你用心默读课文,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勾画出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进行批注,可以用文中现成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归纳的词语,简要写出母亲情感到变化。(自学5分钟)
3.反馈汇报,抽生板书清理感情变化,并请学生交流句子的理解(点出内心独白的写法)
决心-----心疼-----后悔-----担心-----自责------坦然
①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出你归纳的感情变化(可以用箭头符号表示)
②谁愿意来补充?
③母亲坚定的心情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儿子独立面对疾病,尽早学会看病,是母亲的责任。你能读出这坚定的语气吗?这样直接写出心理想法的语言,叫内心独白。(板书)
④母亲的动摇,你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心软是母亲爱的天性,你能读出母亲的心软吗?
4.随机交流重点语段时,将交流重点完全放在了第五、六语段上。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①(出示句子)母亲的后悔、自责体现在哪句话?母亲自责到什么程度?“狠心”体现在哪个词?雪上加霜,联系上下文,“雪”指什么?“霜”指什么?当妈的可真是够狠心的!我们来看看当时母亲是怎么一步一步逼儿子独自上医院的,抽生读对话。从这段对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逼问的残忍到放弃决定的软弱,言为心声,也同样看到了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
②这段话 非常细致地刻画了母亲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些不起眼的词语,连接了母亲情感的变化,仔细读读,找找。对,就是这些关联词。
③(关联词点红)短短的一段话,就有三组关联词,对表达这位母亲的心情有什么作用呢?去掉关联词读一读,谁来说说。
④比较句子,体会。
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帮助他,还雪上加霜。
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⑤指导朗读,读出深深的自责。再读后面几组。
⑥关联词的巧妙运用,把这位母亲后悔的、担心的、矛盾的、自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这位母亲的心吧!
⑦小结,巧妙的运用关联词,能更好地表达心理活动的矛盾和复杂。文中还多处有这样的写法,请同学们去发现。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不安的心情从哪句话体会到的?谁能从字形上说说忐忑不安的意思?还从哪儿体会到“忐忑不安”?
②形象的比喻写出忐忑不安的感受,这是与内心独白的写法不同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也可以说是内心感觉(板书:内心感觉)
③想象,此时忐忑不安的我会想些什么?小练笔。(我在家里,儿子在哪里?我的心自然会飞到哪里?想象儿子的情况。还会想到什么?希望儿子早点回来,儿子回来,对自己的谴责。) 请你用内心独白到方式写一写此时母亲的心理活动,能干到同学还可以试着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④交流,评价。
5. 师小结:让儿子学会看病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在这位母亲的眼中却并不普通,它承载着母亲的良苦用心,承载着母亲对儿子未来到责任,承载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孩子们,请你们大声读读母亲的内心独白吧!(出示最后一段)现在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这么多的心情,将母亲的爱串了起来,心情有多少,母亲的爱就有多深。
1. 默读自读课文《剥豆》。
这位母亲独特的爱的方式,在其他的文章里也可以看到。请大家默读自读课文《剥豆》166页。齐读最后一段。
2.同学们,知道这两位妈妈是谁吗?了解作者,推荐阅读,亲子阅读《孩子,我什么打你》《儿子的创意》《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
2.孩子们,理解我们的母亲,为孩子未来负责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