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学会看病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2.拓展认识毕淑敏及其文章。
本班学生比较活跃,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能够透过字里行间的词语或句子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但体会不够细腻。
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1.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2.拓展认识毕淑敏及其文章。
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病:你生过病吗?生过什么病?
*看病:你是怎么看病的?有谁陪着你去呢?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章,它的原标题是《孩子,妈妈教你看病》,教材的编者把它改成了《学会看病》,请读一读,说说这两个标题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师生交流,引导至一教一学,原题信息量更大,课本题目更简洁,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你看,教材的编者多有心啊,在选入课文之时,他们还对文章进行了规范的修改。请大家翻开书本,两手端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好之后,看看谁能填好内容梗概。
1.生读,师巡视课堂。
2.师生交流。引导至“喋喋不休”“忐忑不安”两个成语,相机板书。
现在,请大家跟随着老师一起来说一遍内容梗概。(师带读)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体会到了母亲的关心,但是好像不够细致)是的,如果文章就这么短,这可不好。哪里可以进行扩写呢?
1.品味“喋喋不休”背后的爱
(1)出示相关句子
(2)学生扮演妈妈,老师扮演儿子,生练读后师生合作交流。
(3)交换角色,师加些语气词开始“喋喋不休”,问:假如你是儿子,你会有什么感觉?
(4)体会: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喋喋不休呢?(怕儿子不会)你看:
这就是母亲之后的反应。请你来读一读。(抽生读,点评再读)
请问,你从母亲的喋喋不休中,读懂了什么?(爱)
2.品味“忐忑不安”背后的爱
除了这“喋喋不休”让你感受到了爱,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段落体会到母爱?
(1)出示相关段落
(2)师生交流:这是什么描写?(心理)心理活动能听得到吗?听不到,那么我们怎么读呢?(在心里读)好,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的读法——唇读法。嘴唇动,但不出声。(教师示范一句)注意,读的时候,你就是那个在家里焦急等待孩子归来的母亲。现在,孩子出门了——(生唇读,师静立关注课堂)
(3)读完了,老师来采访一下:这位母亲,你现在的心很( )。(师引导到自责、纠结)
(4)是啊,这个母亲很纠结,到底这样做好不好呢?她一下子肯定自己,一下子又否定自己,不信,我们来试试看。我们边读边看,大家读一句或半句,如果觉得是在肯定自己,老师就手上挥,如果是否定,老师就下摆。
(5)一句一句齐读,老师摆动手势。
(6)你看,此时的母亲的心,就像这一上一下的手势,是多么的(忐忑不安)。
(7)作为母亲,除了想这些,还会想什么?(生想一想,然后说话)
3.“磨练孩子,磨练自己”
现在,让我们回到内容梗概。
(1)第一个空格,你还可以怎么说?(我决定磨练孩子,锻炼孩子)是啊,我们通过这个磨练,就能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
(2)这一段紧接着有一句话:
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生说理解)
(3)老师听说过老鹰与小鹰的故事,你知道吗?(生知道就请学生讲,主要讲老鹰把小鹰推出巢穴,小鹰摔断翅膀,最后翅膀硬了,终于学会了翱翔)
(4)你看,这文中的母亲,不就是这样的一只老鹰嘛。
1.大家想不想见见这位睿智的母亲?今天,老师把她请到了现场——这是不可能的。现在,大家先来听听这位母亲的心声吧。师范读,生齐读。
2.现在,真的让我们来见见这位母亲:
让我们默默看看这位母亲慈祥的面容,静静读读这位母亲的简介。(生默读)同学们,你读懂了吗?这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母亲)。
3.让我们呼唤一下她的名字——毕淑敏。毕淑敏继承了冰心奶奶的“母爱”主题,写了一系列的母爱散文,大家有空可以找来读一读,或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