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鲸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上腭、哺乳、过滤、肺部”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关键词、重点句的方法快速抓住说明文的要点;
4.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1.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看图片,学会质疑。
师: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鲸吧!(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师: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鲸有多大?多重?它们有几种类型?它们吃什么?…… )
师:今天,我们将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鲸,了解鲸。学习了课文,刚才同学们提的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可有些问题可能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怎么办?(可以上网,可以找有关的书籍寻找答案等)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来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我会读:肥猪 寿命(强调翘舌音)
潜水 过滤 哺乳(纠正“潜、哺、乳”易发错的字音)
2.我会写:上腭 肺部 肚子 胎生
生字字形指导:
①发现共同点:肉月旁
师小结:这些肉月旁的字一般都与人体的部位有关,后人把他们集合起来叫肉字族。
②这四个肉月旁的生字中“腭、肺 ”很容易写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③师纠正位置写得不太准确的字并重点学习“腭”“肺”两字。
教给方法,把握要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生思考:这段写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 (一生读,其余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划出关键字——大)
师:有时候,我们读书可以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这段写了鲸的什么很大?(补充板书:形体大)
(2)指名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他生思考:这一段能不能读成一句话?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板书:哺乳动物)
(3)指名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生思考:这一段能不能读成一个词?
(种类,板书)
师小结: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这都是抓关键、抓要害,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后面所有自然段大家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找到一个关键词、句,进行概括,不信,大家自己可以试试看。
方法迁移,尝试运用。
(1)自读第四-七自然段,思考圈画出每段话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四——七自然段的段意
3.借助板书,整知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写动物,常常要写到它的生活习性,刚才我们概括的这些内容中,哪几点是属于说明鲸的生活习性的?
师小结:这篇课文从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四个方面来介绍鲸,而生活习性又是从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四个方面具体介绍的。
1.自读课文,感受鲸的大。
师:第一自然段概括成一个字:大。你不能再换一个词说明大?
(巨大,庞大,硕大,特别大,无比大……)
师:那作者是不是这样说,鲸真的很大,非常大,大大大大大!
师: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鲸的大,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生默读,划句子,师巡视)
全班交流,了解说明方法。
句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1)看图片,感受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象。让生用一句话来形容它的大。
(2)师引导:象的确大,但鲸竟比象大了50、60倍,最大的甚至达到100倍呢!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所以用——比较。【板书:作比较。】
(3)指导朗读
句2: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1)师引导:请生算算,要有几个你才抵得上一头最小的鲸?(40个以上)大概我们全班同学的体重加起来才有一头最小的鲸的重量。即使是最小的鲸,它也是非常的——(生:大)
(2)出示地球之最——蓝鲸资料,让生感受最大的鲸。
(3)齐读这句话。
句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引导:作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师出示句子,比较体会,感受模糊性词语的准确表达。
(改句)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九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既然要用具体数字,那我就觉得这样改岂不更好?
(不行。因为那头并不是刚刚好四万斤重、十七米长,大肥猪也有大有小,猪的重量无法确定,所以这里只能用模糊的数字。)
师:看来这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准确的表达啊。所以,写说明文还得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指导朗读。
句4: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它指谁吗?(我国发现的近4万公斤重的鲸)
(2)切身感受鲸的大。让生起立,想象摸摸鲸的上腭。
(3)了解“假设”这一说明方法。
师:好不容易够到啊!孩子们,如果让你们去鲸的嘴里看书聊天,去吗?那鲸要是合上嘴了怎么办?那不就没命了吗?
师:陈老师不愿意让你们白白送命的,作者也不会同意的。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设想,而不是真的去,是哪个词啊?(要是)
师:对,从“要是”这个词看出作者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假设)
指导朗读第三、四句话。
了解“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
师:我有个疑问:是不是我国只发现过这一头鲸?是不是只有我国发现过鲸?作者会用它来说明是因为它是我国发现过鲸中最大的一头。像这样从很多例子中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来说,这种说明方法就叫作——(举例子,板书)
3.运用方法,进行练笔。
师:我国发现的这头鲸并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鲸是我们前面提到的16万公斤重的蓝鲸大哥,要知道,它可是我国发现的这头鲸的几倍啊?(4倍大)因此它可有意见了,认为课文应该以它为例子,并请大家帮它把课文改一改,让别人确信它真的特别大。
世界上曾发现过一头( )重的蓝鲸,( ) 长,一条舌头就有( )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 )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 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文笔特别好,也可以自己写一段话,并用上学过的说明方法,让别人确信它真的特别大。(附上前一环节所用的蓝鲸资料)
生练笔,展示两三份作业,进行评讲。
(注意“近”“约”“十几头”这些模糊性的语词,它能使说明文的表达更准确)
既然蓝鲸更能突出鲸的大,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蓝鲸作例子呢?(作者从报纸上知道,已被证实被捕获过。所以说,说明文内容的选择应具备科学性)
1.师小结: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语句都介绍了鲸的“大”,那课文是怎么把它们串起来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大家是否发现这里的表达顺序?(课文先介绍所有的鲸都比象大,再介绍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鲸,最后介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鲸。写作范围由大到小,从全部到个体)
2.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表达顺序。
3.背诵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