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七律·长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借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课教学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长征的资料,为学生更好的体会文本服务。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二、三线并举,贯穿文本,建构课堂教学的多元立体模式。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贯穿教学。这样设计的好处显而易见,教学思路清晰。但是,其弊端在于教师的授课为了清晰主线,往往在许多较细碎的知识点上做很大的割舍。本文有三个知识点是需要教师必须关注的:第一,本课教学的单元目标中是放在了感受伟人的风采和情怀上。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第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知道长征的伟大;第三,作为小学高段,学生对于七律的知识掌握,不能只局限于知道是八行七个字,还应该大体知道律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等基本特点,并能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做好小学高段与初中语文学习的接轨。需要注意的是,平仄因为古汉语的四声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区别,所以不能完全按照七律的平仄研究。因此,对于平仄知识让学生初步感悟,体会诗歌的节奏。基于以上三点,本课教学我定位了三条线:一明、一暗、一贯穿,即一条明线,理解诗意,感受革命精神;一条暗线,从诗歌的学习中感受伟人的风采;一条贯穿线,用律诗的特点层层推进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的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结合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时用心体会,做到入情入境,动心动情的能力,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
3、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指导学生初步体会律诗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结合对诗歌的赏析,让学生感受伟人的风采。
学生对于长征的理解,因为年代久远,所以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授课前我播放了影片《长征》让学生有情感上的铺垫。此外,布置学生大量收集资料,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准备:
PPT课件(包含长征的路线图、诗歌朗诵、课文中出现的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图片。)
教学重点:
1、结合资料,理解作者以“五岭逶迤腾细浪”作为全诗颔联的用意,感受长征的艰难,感受诗歌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1、抓住“只等闲”一词反复体会,感受诗歌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教师介绍毛主席,让学生初步感受伟人的光辉
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请同学们仔细听——【PPT:毛泽东主席图,歌曲《东方红》声音轻。】教师介绍——他,是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出示毛主席《长征》书法作品,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看大屏,【PPT:毛主席《长征》书法作品。】
这副书法作品创作于70年前, 那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 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的诗篇《七律·长征》,来庆祝胜利,歌颂勇敢的红军战士。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七律·长征认识间隔号——间隔号的使用只是为了不让读者混淆,起分隔作用。
3、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读课题——《七律·长征》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读出节奏、韵律
1、过渡: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艰难;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不怕苦。”请同学们欣赏课文配乐朗诵,仔细观察画面,并用心体会。【PPT课文范读视频】
2、教师点拨,范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想要读好格律诗,必须要注意它的停顿、平仄、押韵等细节,因为格律诗在用词上是非常讲究的。请同学们仔细听课文范读,在书上试着用斜线标一标诗歌需要停顿的地方,标清楚2、4、6、8句末尾字的拼音。【PPT课文范读录音及听读要求】
【PPT要求如下】
⑴在书上试着用斜线标一标诗歌需要停顿的地方。
⑵标出诗歌标清楚2、4、6、8句末尾字的拼音。
3、学生汇报交流。【PPT逐句出示带有停顿线和末尾字的拼音的诗歌】
七律·长征
--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xián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há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Yán
⑴学生逐句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带有停顿线的诗歌,逐句点拨朗读。
⑵引导学生观察出,偶数句末尾的字韵母押án韵。
⑶教师点拨平仄:作为一个用词严谨的诗人,毛主席在七律的平仄方面用词也是非常注重的。但是古代的四声和现代的四声有一定的区别,区分平仄我们还做不到。我们可以试着用 表示一、二、声,用 表示三、四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PPT如下:】
七律·长征
--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Xián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Há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Yán
教师引导体会诗歌的节律美。——同学们做好标记之后是不是感觉给这首诗像一首曲子,既有节奏,又有声调的高低。注意了这些,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这首诗把读得特别棒。谁愿意来试试看(请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
⑶全班齐读,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律美。
三、介绍律诗四联特点,巧妙过渡【PPT出示诗歌及四联的划分】
1、过渡:我们体会平仄、押韵和停顿基本掌握了七律的朗读方法,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七律的四联。它以每两句为一联,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PPT出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
-- 毛泽东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再读诗歌,深入理解体会诗意
1、抓首联明诗歌主旨,直奔中心,引导质疑。
⑴过渡:七律“首联”也叫“起联”,它点明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歌的首联。(指名读)
【PPT出示首联句子】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⑵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意思?你认为哪些词很关键?你认为那个词最能表达红军战士昂扬进取、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怕,好一个不怕,干脆地对难险阻作了表态,红军战士对长征的艰苦困难以一种近乎藐视的孤傲对待。)
板书: 不怕 远征难 只等闲
⑶伟大的统帅毛主席带领着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长征。诗歌开篇就写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你一定会问远征到底有多难?
【PPT出示资料,教师引读——】
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2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
【点击PPT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足有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引读:远征。
足足有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沿途有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在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眼里算作是困难吗?请你们用诗歌中的语句来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他们——万水千山只等闲。
2、抓颔联、颈联所提到的地名,结合资料体会远征之难,只等闲的大无畏。
⑴通过课外查找资料,你还知道了哪些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遇到的困难?
⑵过渡: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激战腊子口等等,长征中的艰难险阻,我们就是花上一节课也说不完,诗歌中给我们介绍哪些呢?
板书:千山 五岭山 乌蒙山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⑶这四句是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它们起到了承转的作用进一步表达诗歌的主旨。【PPT出示“颔联”和“颈联”诗句】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请同学们默读这两部分,想一想: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毛主席,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场景来描绘长征呢?(学生自由发言2-3名)
【PPT“五岭逶迤”】逶迤是什么意思?
【PPT五岭图片】——请同学们看图,其实“五岭”指的是指绵延在湘赣粤桂四省区交界处的五座大山,其中大庾岭、百丈岭,石壁山,骑田岭的很多地方都是山高林密,悬崖峭壁,险滩重重。“五岭逶迤”是什么意思呢?
山高路险,敌人又据险布防,修筑雕堡。红军战士迈出的每一步都有流血和牺牲。红军战士怕了吗?这句诗中的那个词告诉了我们?
板书:腾细浪
⑷“腾”谁来给它组歌词?“细浪”是什么意思?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是什么?(从1934年10月到于1935年10月19日,整整一年的时间,红军战士都在翻越五岭。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五岭居然成了翻腾的小细浪。作为诗人,毛主席的想象是极其夸张的,这就是伟人的风采!)
⑸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连词成句的方法,谁能说说“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的意思?【PPT乌蒙山图片及诗句】指名回答1-2。
(诗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板书:走泥丸
⑹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红军战士却气定神闲,更不不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再来看颈联的这两句话,“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你觉得哪些词很关键?
板书:云崖暖 铁索寒
⑺这“一暖、一寒” 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谁知道发生在金沙江畔和大渡河上长征故事?
【PPT出示补充资料:】请同学们迅速浏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1935年5月红军战士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巧渡金沙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借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梦想。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教师追问: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表明了什么?“寒”呢? (“暖”字传递的温馨喜悦,表现了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欢快;所以——教师引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所以——教师引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3、抓尾联,升华全诗,体会尽开颜的胜利之喜,结合资料突破“更喜岷山千里雪”的 原因。
⑴过渡: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连续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即将结束,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我们来看尾联部分【PPT出示尾联】尾联即合,与首联遥相呼应再次点明了诗歌的主旨。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⑵你发现尾联那句诗与首联呼应?(更喜岷山千里雪)那句诗表达了胜利的喜悦?(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 更喜 尽开颜
五、配乐欣赏,总结全文,激发情怀,感情朗读
1、《七律长征》还被改编为歌曲广为传唱,请同学仔细听,可以小声跟唱。【PPT《七律长征》歌曲,配图】
2、听完这首歌,我们感受了长征的艰难。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长征之难吗?(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从哪知道?(抓“只等闲”“尽开颜”)
3、齐读诗歌
六、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七律长征》这首诗也表现了毛主席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他过人的凝聚力和伟大品格的感染力,带领红军战士胜利完成了伟大的征程。我们从这首诗中欣赏到了他作为伟人的超人魅力。
2、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朗读《卜算子咏梅》及《沁园春雪》等毛泽东诗词,从那“飞雪迎春到”感受毛主席的不畏艰险,从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感受主席的慷慨激昂。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 只等闲
五岭山 腾细浪
千山
乌蒙山 走泥丸
不怕 …… 更喜 尽开颜
金沙江 云崖暖
万水
大渡河 铁索寒
更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