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 认识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对毛泽东情感的感受不可能那么深刻,许多感受,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因此,本课教学要以读为主,读读、议议、读读,对重点词语、句子可以引导学生交流,特别是学生交流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后,要安排时间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的认识。
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
1、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最敬重的英雄吧,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分享几位我心目中的英雄。(同时课件出示)
(1)这位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他是——黄继光。
(2)这位战士,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纹丝不动,直到牺牲,他是——邱少云。
(3)还有一位战士,为了抢救一个朝鲜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他是——罗盛教。
2、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认识了这三位英雄,你们知道他们都牺牲在哪里吗?(朝鲜)那他们为什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呢?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有无数战士牺牲在了朝鲜。其中,就有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心爱的长子——毛岸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64年前,去感受毛主席他作为一位父亲,一位领袖的情怀。(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跟着老师来齐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课件出示)。
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2、通过预习,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交流,然后总结。(课件出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1、感受丧子之痛
(1)现在,让我们走进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的卧室,主席收到了从朝鲜前线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电报。(观看视频资料)。
(出示电报内容)交流勋鉴、殉职的意思。
(2)这封电报对于主席来说无疑是个噩耗。(板书闻噩耗)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而毛主席当时已年近60岁,哀莫大于老来丧子,收到这封电报毛主席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回答。(板书悲痛)
(课件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你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毛主席的悲痛?(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引导学生把心中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毛主席始终不敢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以至于他整整一天没有说一句话。大悲无言,大爱无语啊,谁再愿意把父亲的那种悲痛读出来?
(3)此刻,毛主席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主席与岸英一起合影的图片)同学们请看,多么幸福的父子呀!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辛酸,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自己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此刻,父亲的那种悲痛跃然纸上,引导学生把父亲的那种悲痛读出来。
(4)往事历历在目,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马上回到自己的身边来呀!可是,岸英这一次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他只能够一遍遍地深情地呼唤着,(齐读,同时课件出示句子)“岸英!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 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交流情不自禁、喃喃的意思。
引导学生再一次和主席深情地呼唤!
(5)你还从哪里体会到毛主席的悲痛?(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句是对主席什么的描写?(神态)你从这句中的哪些字词体会到了主席的悲痛?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读出主席的这种悲痛和眷恋。
2、再一次通过读来体会主席极度痛苦的心情。(课件出示交流的句子,同时悲伤音乐响起烘托悲痛气氛。)
3、体会抉择之艰难
(1)沉浸在悲痛中的毛主席,又收到了朝鲜来的两封电报。学生说出两封电报的内容。
这是两封意见完全不同的电报,面对艰难的选择,主席又是怎么想的呢?(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两种不同的想法。)
此时毛主席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矛盾)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
(2)是将遗体运回祖国,还是葬在朝鲜,做出抉择是何等的艰难!(板书做抉择——艰难)所以——(学生读第七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踌躇”是什么意思?主席犹豫什么呢?(课件出示,同时学生读。)“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引导学生交流,“黯然的目光”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意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4、体会忍痛写批示
(1)两难啊,两难,领袖毛泽东写下了这样的批示——(课件出示,学生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父亲毛泽东做出了艰难、痛楚的选择——(学生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板书:写批示——忍痛)
(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课件出示)
作为父亲,主席有着常人的情感,作为领袖,主席拥有超人的胸怀。(板书:常人情感 超人胸怀)
5、毛主席的博大胸襟令我们敬佩,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艰难的——(课件出示,学生读)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同时悲伤音乐响起,再一次唤起学生情感的高潮)
引导交流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体会老来丧子的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课件出示,学生齐读)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课后,请同学们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发挥想象,写一写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同学们请看,这是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毛岸英烈士之墓,毛岸英烈士永远长眠在了这里,他是中朝两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民永远记住他,(课件出示,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课件出示),毛泽东是平凡的父亲,但他更是伟大的领袖!——(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 悲痛
做抉择 艰难
写批示 忍痛
常人情感 超人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