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课内外资源感悟、想象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恶行的情感,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围绕“圆明园”这一主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幸福中,对于我国近现代受尽列强欺辱的历史无从知晓,对于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头脑中也是一片空白。因此,单单从《圆明园的毁灭》一篇课文中很难体会那悲惨的一幕幕。因此,教师一方面让学生大量收集、阅读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另一方面在课文教学中,链接有关圆明园的图片、视频,文章,挖掘字里行间的深意。拓展学习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从而使学生牢记国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遭受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2、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以及根据学习方案指引进行学习,了解“围绕同一个主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认识了生字词,掌握了课文大体的脉络,主要写圆明园的——(生接:辉煌和毁灭)。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圆明园深处,真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耻辱的历史。我们按学习方案继续探究。
二、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全班交流,感悟圆明园的辉煌以及毁灭的景象。
1、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全班交流。
(1)描写圆明园辉煌的段落是哪些?你对哪些词句印象深刻?说说你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2)你心中有疑问吗?指名提问,学生解答。
(3)展开想象,说说除了课文里描写的“有……有……有……” ,圆明园里还有什么?联系收集的资料说一说。
(4)孩子们,法国文学家雨果对于圆明园也有一番描写,他眼中的圆明园又是什么样的呢?链接雨果文章。
指名读。然后用一个词形容圆明园。学生自由发言。
(5)学生观赏: 课件示圆明园部分原貌图片图,感受圆明园的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6)教师小结:我国这美妙绝伦的园林艺术的瑰宝,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的精华,在1860年10月6日这天,却遭受了灭顶之灾,彻底毁灭了。谁来读读。
(7)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此刻,你心中有疑问吗?
学生提问。
思考并回答:圆明园被谁毁灭?怎样毁灭的?为什么?展开想象,说说都有什么化为了灰烬?联系描写辉煌的部分说说,还有什么化成了灰烬?
(8)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一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齐读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来体会“不可估量”一词的分量。
学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拓展升华。
(1)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
资源链接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周恩来总理告诫大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感情朗读全文。
(3)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总结:少年强则国强,请大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练习 。
完成学习卡上的任务。
(三)课外拓展练习(自选其二完成)
1、继续完成学习卡上的任务(必选之 一);
2、完成一张关于圆明园资料的手抄报;
3、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4、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对此你有何看法,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再把你的想法写下来。